金融海啸后遗症正波及到各个行业,鸿海是全球众多知名高科技企业的产品供应商,有“世界代工大王”之称,此刻亦遭遇严重考验。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金融海啸后遗症正波及到各个行业,鸿海是全球众多知名高科技企业的产品供应商,有“世界代工大王”之称,此刻亦遭遇严重考验。鸿海集团以及其旗下富士康科技集团此时正面临股价缩水、订单剧降、新项目停工的局面。
新婚之后,此前曾宣布退居二线的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再度出山。2008年圣诞节刚过,郭台铭便来到旗下富士康科技集团位于深圳龙华的总部,召开富士康年终全国内部动员大会,这一次,代工大王郭台铭准备带领大家迎接这波最严峻的挑战。
此前,郭台铭高调预警:称经济滑坡的严重程度要比人们预计的严重三倍,最坏的时刻还未到来,全球高科技行业的萧条程度超过了很多人的预期。郭台铭不得不宣布鸿海集团全球裁员计划,并调整战略,开源节流。
郭台铭能带领鸿海集团安度这个寒冬吗?他对员工们自我调侃,“麻将一般打八圈,现在对我来说第二圈还没打完,不到最后谁知道输赢多少钱。”
订单大落,裁员停工
穿过深圳市中心,出梅林关一直向北行驶,一个“城镇”出现在眼前。2008年12月17日,时代周报记者来到了位于深圳龙华的富士康科技园,这里就是鸿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也称富士康)在深圳的龙华工厂。
临近年关,圆形天桥下的富士康工厂大门并不起眼,附近的油富商城来来往往的几乎全是身着富士康厂服的工人,公路两边也是一群群悠闲的富士康人。
来自陕西安康的小姑娘海英(化名)告诉记者,“里面有十几家工厂,都是富士康集团的,统一从这个大门进出。”18岁的海英供职于富士康采购部,“我每天就在这个园区转,采购都在这个工业区内。知道公司裁员的事,我所在部门也在分流,去年9月份就走了不少人。”
由于鸿海精密的业务形态是代工,公司名称一般不为外人所知,更多人知道的是源于几年前关于“血汗工厂(专题)富士康”的报道。
来自河南的富士康研发部门工程师牛玮(化名)对时代周报记者称,苹果、惠普、摩托罗拉、诺基亚和戴尔等品牌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在这里生产并输往全球。
“富士康很重视技术人才,尽管工作环境称不上宽松,但进公司以后感觉还是不错,不过现在感觉不太妙,金融危机以来,裁了不少人,我们部门也在议论,说不准什么时候工厂也会给我们发一笔遣散费。”
“裁员实际上也没有媒体报道的那么多,我们内部统计,大约六七万人被裁掉,整个龙华工厂26万人左右,其中公开裁员15%是4万人,还有一部分是被‘分流’到其他城市,或者被‘停薪留职’”。牛玮说,“裁员背后是产品需求减少,现在订单跌落太厉害,我们内部估计订单至少回落30%左右,有一些新项目也停工。”
据龙华出租屋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富士康在油富、油园几个村租有员工宿舍,现在已有三分之一的员工离开,约七万多人。由于供需出现变化,周边的出租屋价格也随之下降。
“很多人是拖着行李走的,要过年回家,或者干脆过完年不来了。”牛玮说。
已于2008年8月离开富士康加入华为公司的季磊(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在富士康主要做供应链企划,后来被派遣到昆山,做笔记本,富士康2008年生意淡了很多、订单少、亏损比较大。
他对记者证实,富士康昆山、淮安、武汉、烟台等地一些原本正在建设的新项目已经停了工。
据此间媒体报道,鸿海集团拥有60万员工,单月员工成本高达数10亿,瘦身为短期内第一要务。鸿海集团PCB部门停工安排是:烟台厂预计1个月,瀛口4个月,淮安2周。
此前,郭台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鸿海集团的裁员计划是全球性的,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新陈代谢计划,汰弱留强,每年比例3-5%;二是因应经营发展必须进行的裁员。
去年12月22日,时代周报就富士康大裁员和项目停工等问题试图求证富士康媒体办负责人刘坤时,他在电话里表示“以新华社报道为依据”。富士康媒体办发给记者的传真并没有就停工和具体裁员人数给予回答。
据富士康行政总经理暨商务长李金明2008年11月26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国际金融危机确实给富士康造成了一定程度影响,公司订单有所下降。为此,富士康采取了多项开源节流办法,如公务用车管理一项就节省600多万元。李金明说,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前提下,富士康人员分流的顺序是先海外、后大陆,而管理人员的分流也将优先于一线员工。管理层的分流比例为10%,一线员工分流比例为5%。
记者曾就鸿海产业调整和项目停工等问题联系鸿海集团新闻发言人丁祁安并发送采访电邮,截至记者发稿时,没有收到任何回复,一些数据无法得到鸿海集团证实。
最坏的时候还没到来
风起于青萍末,冬天的寒冷从秋天就已经开始。
随着客户订单缩减和人力成本上升,在香港上市的富士康国际和在台湾上市的鸿海精密,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正每况愈下,营业收入和利润相比往年也大幅下滑。
据鸿海集团2009年1月10日公布的2008年12月财务数据,其中营业收入为1221.5亿新台币,衰退幅度为18%。
鸿海集团2008年全年营收为1.473兆新台币,同比增长19.1%,此前鸿海董事长郭台铭曾预计每年营收增长30%的目标在去年没有实现。
2008年,鸿海前三季非合并营业利润为221.4亿台币,较上年同期下滑12%,营业利润率由3.1%下滑至2.1%。此前一个季度,鸿海利润已出现7年以来首次下滑。
富士康的成绩单则更糟糕,2008年上半年纯利较上年同期下跌 56%,其中亚洲地区收入下跌 24%。鸿海持有富士康约72%股权,富士康前年获利约占鸿海利润的三成,但近两年大幅衰减,去年只剩下20%,对鸿海利润贡献度逐年下滑。
作为全球最大代工集团鸿海科技的“老板”,郭台铭身价也受到股市沉浮的波动。
鸿海股价在去年12月19日收高0.74%至68.5新台币,2008年内跌幅61%。郭台铭持有的股票市值在短短一年中由3246.6亿元新台币狂降到12月19日收市的862.25亿元新台币,财富缩水将近3/4。而以郭台铭目前持有的11.9%股权计算,郭台铭仅在鸿海,身家就蒸发了1255亿新台币,旗下香港上市的子公司富士康股价今年迄今已经缩水近85%。
危机被股票市场放大后,鸿海甚至出现了资本供血不足。2008年10月,鸿海董事会通过了批准发行新台币120亿元公司债的计划,这次发债所得被作为运营资金及偿还短期债务。
鸿海落难,旗下企业日子也不好过。面板厂群创今年股价跌幅在家族中排名第一,过去一年市值减少达2747亿新台币。另外,鸿准、建汉、广宇过去一年市值也分别缩水新台币1612亿新台币、145亿新台币、231亿新台币。合计鸿海家族五家公司今年市值总共蒸发了新台币1.51兆新台币。
招商证券张良勇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富士康的困难不是资金问题,是订单问题 ,金融危机的冲击是系统风险,对鸿海不是致命的。
长期研究富士康的业内专家徐明天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鸿海精密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EMS企业。“只要还在生产电脑和手机,鸿海就不会倒,鸿海的问题就是自身太大了,管理上、人才上不好突破。”徐明天说。
有人士称,鸿海目前所遇到的难题,各个行业各个企业都有,长期来看,鸿海独特的代工模式不会有大改变。
瑞银台湾证券一严姓分析师称:“模式是好,不过富士康太大了,发展空间有限。此外,虽然富士康成立了智能电话业务团队,但缺乏经验,2009年不大可能获得大笔订单,而且该业务竞争激烈,利润率下降厉害。”
对身家缩水,股价暴跌,郭台铭似乎并没有放在心上。
2008年最后几天,郭台铭在内部会议上回答员工关于财产缩水3/4的问题时调侃称“你打不打麻将,打麻将就知道,一般打八圈,现在对我来说第二圈还没打完,不到最后谁知道输赢多少钱,而且我的财富就是你们这些干部,这些人才,今天你们都来了,谁说我的财产缩水了”。
对于明年,郭台铭警告:“前景比大家想像的还要坏三倍,最坏的时候还没到。”
全球突围,谋局中国
据外媒报道,鸿海集团为求开源节流,除削减明年营运费用预算2成之外,因中国大陆的内陆三线城市提供优惠税制,近期将展开员工大迁移。其内部规划,深圳龙华厂员工将由26万人降至10万人,转向湖北武汉及山西晋城等地。
另据记者了解,早在2008年6月份,富士康已经和厦门市政府签订了协议,郭台铭选择厦门海沧开建新的光电王国。事实上,在深圳的富士康有很大一部分产生已迁移到厦门。富士康已经和早已扎根在厦门的戴尔形成产业链衔接,而原先本已打算搬离厦门的戴尔由于富士康的到来而最后选择了留下。
但是,依靠“成本”和“规模”驱动的富士康扩张路径正在遭遇“天花板”,甚至继续扩大规模的结果就是高风险,这显然不是低毛利率的代工企业能够承担的。
富士康必须转型,郭台铭目前已走在转型的道路上。
由于鸿海的代工模式是跟随客户走,客户在哪里,鸿海就会在哪里设厂。
去年7月份,郭台铭在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表示,伴随客户的脚步,鸿海也积极全球布局,其重点主要在“金砖四国”,四国中,中国早已成为鸿海的生产重镇,而印度、俄罗斯、巴西则是近年来鸿海努力经营投资的新目标。鸿海集团近年来持续加码中国投资,除广东龙华厂已成主要基地外,鸿海集团布局几乎遍及中国,达到17个城市左右。
迄今为止,富士康建立了深圳、昆山、烟台、太原四大事业中心区,尽管在北京、上海、淮安、武汉、沈阳等16个城市建立了不同产品类别的生产基地,但徐明天对此并不看好,“富士康公司订单锐减,或多或少会影响到这些基地的发展。此外,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建事业中心,只有东莞、深圳这样成熟的配套电子市场较适合,其他地方很难发展起来。”徐明天说。
富士康连续两年在深圳都是排名前三的企业,纳税前四名里,有三个是富士康旗下工厂。根据三星经济研究院中国研究中心统计,2007年富士康深圳生产基地创造的出口额约占深圳市出口总额的20%。2007年缴纳税款约50亿元人民币。
事实上,各地政府为了引来富士康这只“凤凰”,不仅给予优惠政策,还不惜血本地进行配套投资。2007年,为了吸引富士康到武汉投资,当地政府花在直接配套设施上的资金就达人民币28亿元,其中包括建造一条12公里长的专用铁路线。
富士康显然是个庞然大物,扩张或者衰退都足以影响到一地之利益。
徐明天推算,如果富士康深圳基地订单减少10%,就意味着至少2万人失业,富士康所在地经济将不可避免地受到牵连。
“要廋身,要转型,如此宏大的全球布局和扩展步伐当然会减缓,这艘航母会不会失控,很考验郭先生的能力。”瑞银台湾机构的一位产业分析师这样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