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7日
站内搜索:
期刊资料搜索
政策法规
今日热点舆情(8月13日):“官员复出”须用制度规范

 

据“舆情在线”监测系统显示,今日最热新闻事件前五名分别是:

序号

题目

来源/首发媒体

参与数

地域

1

河南半夜遭强拆夫妻改口:对不起政府

网易/法制晚报

285099

河南

2

深圳70后辞职女厅官承认丈夫早已移民

网易/新华网

90637

广东

3

广东一官员公车私用 被其侄子跟踪拍摄7天后告发

网易/新快报

72139

广东

4

产妇死在手术台医生护士失踪 院方回应避谈详情

网易/京华时报

47097

湖南

5

2016年起全国取消档案管理费

新浪/羊城晚报

9617

全国

 

□舆论:“官员复出”须用制度规范

《新京报》报道,因“三鹿奶粉事件”被免职的3名石家庄市领导,时任市委书记吴显国、市长冀纯堂、副市长张发旺已悉数复出。经梳理,52起舆论普遍关注的官员免职案例中,共有85名官员被免,29人起复,占比达34.12%。如果排除生活作风问题无人起复这个特殊现象,被免官员的起复率高达50%

网民“钱兆成”:打造责任政府,就必须让“问题官员”是否重新起用成为显制度,应该有着更为严格的考察,复出的程序应该更透明更公开。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暗箱操作的嫌疑,复出的官员才有正当性。

网民“黄齐超”:官员因问责而被免职,等于仕途之路上的一次跌倒,跌倒可以从新再来。可是,既然是从新再来,就不该跨越“任期公示”的环节。而且,应当更加醒目地标示出,这就是免职官员的起复任用。如果有可能,还可以在“公示内容”上添加该官员之前被处理的原因,已经积极配合组织“疗伤”的情况。再者,在免职官员能否别起复的问题,也应给民众一些话语权。

□“独生子女”5元奖励32年未变  舆论:政策亟需与时俱进

新华网报道,从1982年起对独生子女家庭实行的每月5元的独生子女保健费的奖励政策,曾经成为整整一代人的家庭记忆。但是,32年过去了,每月5元的奖励政策在很多省份几乎没有变化。对此,有网民表示,5元的“独生子女”奖励,在目前物价水平下,几乎可以忽略。

网民“刘天奇”:目前我国人口总量仍在持续增加,只是增速放缓,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还比较大。因此,鼓励少生优生的政策还是没有变。所以独生子女费的存在还有必要,但数额应进一步提高。

网民“殷建光”:的确,5元钱的奖励已经失去任何意义了。公民政策奖金与补贴必须与时俱进。具体而言,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公民政策奖金与补贴占公民平均工资的比例系数,让政策奖金与补贴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做,一方面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树立国家政策威信;另一方面切实把尊重公民权利,让国家政策效益实现在公民的具体生活中。

北京严打“医托”诈骗 抓获嫌犯113

【事件回放】

新华网消息,近日,针对医院周边长期存在的“医托”诈骗犯罪团伙,北京警方成立由便衣、网安、朝阳分局等部门组成的专案组,进行专项打击。以能找到京城著名专家坐诊为名,将患者从大医院骗至小诊所或“黑心”诊所,收取高额挂号费和药费进行诈骗。针对近期群众反映强烈的同仁医院、儿童医院、积水潭医院等周边的“医托”诈骗问题,北京警方86日、7日两天,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13人,依法刑事拘留109人。

【舆情传播情况】

   图1.北京严打“医托”诈骗相关舆情信息走势图(不含微博)

     如图1所示,在媒体报道了北京严打“医托”诈骗抓获嫌犯113人消息后,迅速引发舆论关注,整个舆情信息呈现较为起伏的状态,在11日舆情信息达到峰值364条,“医托”、“黑诊所”等热点舆情标签在报道标题中被强调。截止目前,总计舆情信息量约为776条。

 图2. 北京严打“医托”诈骗相关舆情热敏指数图

热度指数:衡量该事件在网络上引发的关注度,该值越高,网民关注度越高。

敏感指数:衡量该事件的安全稳定值,该值越高,意味着危害程度越高。

热敏指数:由热度指数和敏感指数加权而来,衡量一个事件是否应该引起重视。值越高,预警力度越强。

 (注:数据来源于新华网网络舆情监测系统,2014813日)

【舆论观点】

网民表示,关乎民生、关乎性命,对于“医托”必须严厉打击!

@doctormark:对于“医托”和非法行医都应该重拳打击!

@Dan蛋总总总:求严查、求出台相关法律、严惩!看病是大事、被骗钱是小事、治不了病是要命!

网民“伍鸿荣”: “医托”的社会危害应当是巨大的,其不仅仅是损失财物,还很有可能耽误了病人最佳的治疗时间,更严重的很可能造成患者因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死亡。从这个意义上讲,早就应当对此类诈骗进行从严从重给予打击。

同时,网民认为“医托”的存在并非单独现象,要打击其背后的市场。

@文巛666-2:医院也要加强管理,医生更要讲职业道德,否则骗子不会这么轻易得手。

《法制日报》:打击“医托”不仅要打击这些害群之马,而且要打击其背后的市场。在“医托”的身后,是一些不法医疗机构的操纵和怂恿。几乎所有“医托”惯用的招数都是,误导患者前去不法医疗机构就医,靠黑医看病卖药狂赚患者一把,然后从中分得一笔不菲的提成。在这一利益链条之中,显然有一个关键的环节,即不法医疗机构的存在。

网民“阎淑萍”: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要让“医托”没有市场、没有获利的渠道。针对外地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各大医疗机构还应当主动作为,拓展医疗服务的空间,包括利用网络,把“门诊建在网上”,积极为外地患者释疑解惑、网上问诊。让外地患者遭遇“医托”时能够鉴别真伪,进而让那些与“医托”勾结的“伪专家”显露原形。

网民认为,打击“医托”根本在于铲除“医托”生存的土壤,改善目前的医疗环境。

网民“罗定坤”:要想真正铲除不法“医托”,就要必须取缔黑心医疗机构。既要将“医托”绳之以法,又要对那些他们为之服务的不法医疗机构,也就是滋生“医托”的土壤,应该坚决予以铲除。同时,也更要像北京警方说的那样,要始终对“医托”诈骗犯罪“零容忍”,发现一起,曝光一起,查处一起,刑拘一起,绝不心慈手软,绝不放任自流,坚决打击不留情。

网民“堂吉伟德”:“医托”诈骗之所以存在,还是源于家庭医生式的专业服务和分级诊疗的体系没有建立,患者看病的专业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需要的信息无法从正规渠道获取,所面临的就诊风险没有得到制度性救济。面对“医托”泛滥,解决出路应当从提升医疗基础服务入手,在医疗资源失衡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基层的医疗服务体系,让医疗信息透明公开满足患者需求,当是医疗改革的当务之急。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鞍山市企业文化研究会 鞍山社科院企业文化研究所 主管单位: 中共鞍山市委宣传部。
您是第位访客地址:鞍山

辽ICP备13010365号-1 技术支持:鞍山创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