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
站内搜索:
期刊资料搜索
政策法规
公务员车补的账 不能这么算

2014-10-15 14:35 来源:羊城晚报

9月中旬,国务院召开了中央和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动员会,全面部署中央和国家机关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机关工作人员关注的一个焦点是:在北京,去外地出差时的市内交通费用往往也不少,这笔费用将计入出差补助呢,还是纳入平时的交通补贴?(10月14日《中国经济周刊》)

公务员也是理性经济人,为自己算一算经济账,合情合理。但在算法上不能一味站在自己的角度,否则可能永远也算不明白,进而认为政策不合理。

某部委一公务员说:发现实施公车改革后,因为市内交通算公务,比如我到湖北出差,坐飞机,从办公地点到机场这一段路,这个费用也不少,这段路程是算公务还是出差?一般打车到机场都是100多元,来回就是近300元,如果这段路程的花费计入公务交通补贴而不算出差,一次出差差不多一个月的车补都用上了。

一次出差去机场的打车费,便用掉一个月的车补,对普通公务员而言,确实有点委屈。但我认为,账不能这么算。去机场除了坐出租车,还有其他交通工具,只是坐大巴要麻烦一些。公务员应该转变一些观念,国家给公务员的车补,是满足公务需要,而非享受性的。如果大巴和出租车在路上一样堵车,到达机场的时间差不了多少,还应该尽量选择坐大巴,最大的问题不过是挤了一点。

其实谁都知道,现在大都市的公交车与出租车在速度上相差无几;乘公交车需要等候,打出租车也不是招手就有人停下拉你的。主要区别就是舒适性。于市民来说,乘坐交通工具,选择舒适还是经济,很多时候要看腰包说话。公务员在车补算账上一口一个“打车需要多少钱”,其实还是观念问题:总认为公务出行不该挤公交。这种想法不一定对。

还有一位某中央机关的孙女士称,每天上班开车14公里,算下来,每个月的油费对她不是一个小数字,“车补肯定不够。”这个算法更有问题,车补只能是用于公务活动中的交通费用补助,而上下班的交通费本应自己负担。并且,既是补助,就不能以“够不够”的标准计算。

在车改问题上,大家还是应该转变观念,调整心态,尽快适应现代政府公务成本的概念与要求,而不是一味对比改革前后个人利益得失。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鞍山市企业文化研究会 鞍山社科院企业文化研究所 主管单位: 中共鞍山市委宣传部。
您是第位访客地址:鞍山

辽ICP备13010365号-1 技术支持:鞍山创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