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账本”亟须摸清家底
10月18日,在安徽合肥召开的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表示,要进一步完善城市公用事业服务价格形成、调整和补偿机制,打破“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每年漏水70亿立方米
够1亿城市人口使用
“在座的各位,哪位能说自己对城市的地下设施、地下管线是清楚的,了解得准确无误?恐怕没人敢说。施工时发生的管线事故比比皆是,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在交流会上,面对陈政高的提问,全场鸦雀无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成区已由1981年的7438平方公里,达到去年的4785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去年的53.7%,实现历史性跨越。然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却没能跟上城市建设的步伐。
地下管线老化造成停水、停电、停气时有发生,燃气管道、暖气管道事故频发,管道“跑冒滴漏”严重。以自来水为例,我国平均漏失率为15.7%,有些地方甚至高达30%以上,而发达国家最高水平是6%至8%。管道漏失导致我国每年流失自来水7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一年“漏”掉一个太湖,足够1亿城市人口使用。
城市内涝与马路拉链问题久治不愈。由于排水防洪体系不完善,大多数城市,一次大雨,就会导致城市交通、通讯、电力中断,城市运转瘫痪。城市马路破损严重,相当数量马路不仅井盖密集,而且屡屡开挖。例如南京市市政设施综合养护管理处去年就表示,过去5年间,南京主城区道路平均每年要被“开膛破肚”约1500次。
“没有这些基础设施,就没有城市生活,就没有新型城镇化。市长抓城市建设,既要重视城市的面子,也要重视里子;既要重视地上,更要重视地下。”陈政高说,“地下”不出政绩,尤其不产生经济效益,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承载了城市,还在拉动经济。基础设施投资一般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5%,为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0种管线30个部门管
用大数据摆脱睁眼瞎
“过去真是睁眼瞎,根本不知道城市地下管网是什么样子,都是发生了事故去抢修才发现问题。现在有了大数据,任何市政道路施工,我们心里都有底。”江苏徐州市常务副市长王昊坦言,去年初徐州完成了首次“地下普查”,初步建立起了覆盖主城区450平方公里、总长约6600公里的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如今,地下管线按颜色进行分类,城市规划局不仅可以为地上施工提供管线图纸,还可以在地下抢修时进行快速定位。
“我国多数城市都没有对地下管线建设的综合验收备案,再加上许多城市历史久远,地下管线究竟是什么样,长期以来是笔糊涂账。”王昊说,徐州市管网由电力、燃气等约20部门进行管理维护,各自为政,往往会出问题。例如,国家规定给水管道和燃气管道间距不得小于1米,而有些地方的实际间距只有0.25米。
徐州曾经的纠结只是我国城市地下设施建设滞后的缩影。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种类繁多,共有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8大类20余种管线;管理体制和权属复杂,涉及政府30多个部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比较严重。
为了扭转“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管理”的城市建设管理旧观念,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2015年底前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编制完成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
“现状不清、‘家底’不明是当前我国城市地下管线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开展普查和建立完善信息系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王静霞说。
让法规文件不再打架
让社会资本撒开腿跑
无论是摸底,还是改造,城市地下设施建设始终绕不开“钱从哪儿来”的问题。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在今年3月表示,预计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0%,由此带来的投资需求约为42万亿元。原有城镇化建设主要依赖财政、土地的投融资体制弊端已显现,难以持续,亟须建立规范、透明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
为此,2013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城市建设投资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此后,在《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中,又对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城市建设中的资源配置作用、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改革城市建设的投融资体制,提出了政策措施。
“我国社会资本不仅雄厚,而且对投资城市基础设施有相当高的热情,关键是会不会用。”陈政高说。
目前,在众多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模式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即PPP模式,被寄予厚望。不过,要推广运用该模式,必须尽快对现行法规政策进行梳理,消除有冲突的制度障碍。“现在政出多门,又多为地方性法规,权威性不足,部分文件之间甚至相互矛盾。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PPP项目操作规则,不要让企业无所适从。”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孟群说。
尽管资金是道门槛,但也不乏“螺蛳壳里做道场”的企业。
“很多企业抱怨资金有限,没法解决管网老旧的问题,其实还是要向改革要红利、向管理要效益。”绍兴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纪尔介绍,除了建立完备的管网在线监测体系,企业还实行了漏损率和漏损水量“双挂钩”定量考核,检漏人员的收入与查出的漏损水量相关。“检漏工已成为全公司收入最高的工种,员工增收的同时,每年也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1000余万元。”
目前,绍兴水务集团服务的2000多公里管网的漏损率从2000年前的21%降低至4%,比世界最先进“日本标准”还低2个百分点。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五大任务(链接)
在供排水方面,力争2015年实现全国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95%,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今年底前将编制完成城市排水防洪设施建设规划,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洪工程体系,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在城市管网方面,2015年底前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地下城市新区要推进综合管廊建设,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全面启动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
在市政交通方面,到2015年全国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1000公里,力争完成对全国城市危桥加固改造,地级以上城市建成桥梁信息管理系统。
在垃圾处理方面,到2015年,每个省(区)建成一个以上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3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
在园林绿化方面,到2015年,老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应不低于5平方米,城市居民出行“500米见园”比率不低于60%;所有城市至少建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水气电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防灾避险公园。
本报记者 陆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