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
站内搜索:
期刊资料搜索
政策法规
车补给的是“公交费”不是“打车钱”(原创首发)

车补给的是“公交费”不是“打车钱”

 

焦若飞

 

部委车改完成后,车补够不够用成为许多机关同志议论的焦点。有人认为“不够用”,因为下去的时候挺多,诸如郊区县区检查等;有人认为“不打车,乘坐公共交通紧一点就够用了”。也有不少原先没有公务车,也没有车补的基层普通公务员,感到“很知足”,认为和领导们同样享受车补,虽然级别低钱少不少,但毕竟比没有强多了,不仅是“平等”,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福利”。公说公理,婆说婆理。

 

够不够用,合不合理,其实是相对的,也看怎么看,怎么用。

 

怎么看,车改是国家既定方针,是百姓多年的愿望,是开源节流、反腐败和解决用车不正之风的需要,也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意义自不待言,也不会有任何松动。

 

至于怎么用,这是车补后的核心。以北京处级干部为例,如果你在市区开会、检查或其他公务,打车的费用自然要高出许多,如果出行少,可以维持基本平衡,如果多,或保持在原来的状态,恐怕会有一些同志确实不够用。但同样地域同样级别,乘坐公交车公务,即便公务多些,加上地铁公交未来可能上调,也应该是够用的。对于中心城市以外的公务员同志来说,就更不成为问题。

 

这就有一个不得不说明白的问题,国家在设计、计算到发放车补给的只是公共交通的标准,而不是办公出行的“打车钱”。

 

其实,在解决够不够用这个问题上,除了公务员同志必须清楚车补是公共交通费,不是“打车钱”这个原则、核心问题以外,还会随之而来许多变化。

 

比方说,许多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可能就不开了,变成了网上传达和电话通知,可去一堆人去参加的会议可能领导或具体管事的去一个就可以了,可以视频的就通过视频了,被动跑路的公务少了。对于检查调研考核评比这些掌握在自己手里或部门决定的公务,也势必要更注重实际务实,因繁就简了,对自己,对基层,对服务对象,对转变作风,克服形式主义未见得不是一件相互推动促进的好事。

 

另外,对联系群众,体味群众生活也是一件核心的好事。过去,公车多,多豪华,级别够不够,都有车子坐,不仅公务时乘坐,就是有条件的部委、单位一般科员上下班都要坐公家的小车,而不是挤公交、地铁、通勤,舒适而气派。对许多人来说,几乎不敢、羞于上下公交、火车、长途公路客运车辆,早已经忘了“公交味”。与老百姓时空距离越来越远。

 

说到底,不说“共产党员连这点困难还不能克服”这样的话,但需要提醒的是,车补了,如果你还想气派一些,维持过去的“气场”,埋单只能是你自己的事。(201515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鞍山市企业文化研究会 鞍山社科院企业文化研究所 主管单位: 中共鞍山市委宣传部。
您是第位访客地址:鞍山

辽ICP备13010365号-1 技术支持:鞍山创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