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载一个记单词的软件,使用不到一小时,流量走了200多元的“肝疼”,到上班路上看了几段不到10分钟的搞笑视频,流量费用达到278元的“肉痛”,中国网速“宽带不宽”、“资费过高”的问题,一直以来是网民关注的焦点和不断抱怨的热点话题。
昨日,工信部表示,为落实李克强总理指示,将加大今年宽带专项行动中“加快4G建设”、“大幅提升网速”等工作的力度,使老百姓上网速度更快,价格更优惠。工信部这个表态,多少又给抱怨连连的网民带来几分安慰和期许。
网民花钱开通的是宽带,而上网却似“老牛拉车”,如此慢的网速,资费竟然令人咂舌。据媒体报道,中国网民实际每月为1Mbps宽带的支出是越南的3倍,美国的4倍,韩国的29倍,中国香港的469倍,网速排全球71位。这怎能不让网民郁闷懊恼不已?
早在2012年6月,工信部部长苗圩在接受新华社记者关于“按秒计费”“宽带不宽”等热点话题采访时就曾表示过,“当前媒体和大众关心的“按秒计费”不是技术问题,国际上都是按“分钟”计费,目前工信部正在加紧研究更加合理的话费计算方式,力争给用户一个满意答复。”
中国互联网多年来发展迅猛,到2014年网民数量已达6.4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47.9%的发展趋势。工信部这两次表态的间距已日渐接近3年,网民并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更没有看到网速的提高和资费的下降。由此,网民不无幽默地说,如此巨大规模支撑居然是“老牛拉车”与高资费,是该感谢互联无穷网魅力呢,还是感谢网民的“厚道”?
一方是庞大的互联网规模和逐年增加的网民,另一方是则是与此不相适应的慢速度和养尊处优的管理机制体制,二者之间的矛盾,不能不说暴露出垄断经营带来的弊端,折射出网络运营商怀揣庞大网民群体财富的“心安理得”与消费者维权“渠道狭窄”的无奈。
我国国民的收入水平远不及美国、韩国和中国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但消费支付却居高不下,这也令网民不得不对互联网经营企业的经营目的提出质疑。而在他们看来,互联网及宽带运营与高路局收费一样“理直气壮”,只要这个“摇钱树”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就是突出选项。所以,要打破垄断经营、倡导公益性、提高网速、降低资费,自然不是他们所情愿的。
当今世界,关注人的发展、社会发展,赋予互联网及宽带接入公益属性已渐成趋势。这一点,对今后我国互联网宽带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而互联网运营作为垄断企业,倘若只视其为盈利的工具,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样缺乏服务理念和责任担当的企业就不可能赢得更大的商誉,其结果只能被市场所抛弃。
继2012年我国印发了《国家宽带网络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党的十八大后,2013年又实施了《“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该战略首次把社会民生、文化建设纳入其中,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这充分表明,我国对互联网及宽带的发展已上升到国家经济和文化战略层面重视,
李克强总理在一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敦促提网速降网费,预示着实质性推动“宽带中国”战略,打破垄断,加快“三网融合”等体制改革,解决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帷幕已经拉开。可以预期,到2020年,我国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大幅缩小,国民充分享受宽带带来的经济增长、服务便利和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