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
站内搜索:
期刊资料搜索
学术前沿
企业"入世"企业文化怎么办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新潮,已被大多数企业重视并研究,也在许多企业被建设、被实践。但笔者发现有些企业对入世后的企业文化建设在认识上存在一些问题,这些误区总体来说有几种情况。
  
    企业文化“洋装化”。认为发达国家的企业文化一定是先进的,于是乎对国外企业文化理论尤其是美国和日本的企业文化理论照抄照搬。实际上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差距很大,简单照搬势必让人有削足适履之感;就是同出东方文化圈的日本文化也与我国文化有较大的不同。日本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美国以“科学”为本,我国以“精神”为本,就反映了这种区别。其实我国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巨大的文化宝藏,企业文化的底蕴丝毫不逊于国外,关键是我们采取什么方式来开采、挖掘。
  
    企业文化“政治化”。这种误区主要与长期的计划经济、“左”的观念和封闭宣传教育有关。表现为一些企业把国外企业文化与资本主义必然腐朽落后联系起来,担心引入国外企业文化会腐蚀职工的思想、侵袭职工的灵魂,于是乎将企业文化建设单纯作为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完全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有的国有企业甚至要求企业文化工作者必须是具有较强党性的党员干部,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丝毫不考虑实际工作的效果,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事倍功半。
  
    企业文化庸俗化。有些企业为了赶上国外企业文化水平,早日与国外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急于求成,于是乎“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把理论简单化,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搞的各项活动,或仅仅把企业文化建设当作一项赶时尚的任务来抓。企业开展的各项活动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但决不是全部。歌咏会、运动会等各项活动对提高员工的凝聚力与热情是必要的,但如果没有一种统一的理念为指导,就往往流于形式,导致一阵风、一阵热。再如厂歌、厂训,大同小异,自以为便是企业文化,造成无谓的资金浪费和人力浪费。企业文化仅仅成为口号,是不可能引领企业长久稳定发展的。
  
    建设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国企要适应入世后的竞争,必须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企业中的文化底蕴,把握时代脉搏,对企业文化创新进行深入的思考,并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正确处理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对国企来说,任何一种企业文化都必须符合时代的主旋律,成为先进文化在企业中的集中反映,体现国家意志,表现出民族精神。当前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动摇,这一点绝不能搞多样化。但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上可以也应该多样化,丰富多彩,使企业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意识,融入市场经济意识。另外,在我国,国有企业为主导,集体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并存,其中又有规模不同、经营目标不同的区别。各个企业文化必定有自身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因此有必要开展不同类型企业文化的比较研究,以克服企业文化建设的盲目性,建设出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正确处理借鉴与吸收的关系。应当特别注意借鉴和吸收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外来文化,克服企业自身落后的文化障碍,主要是改革机制、开放机制、创新机制方面的障碍,实现国内先进企业文化与国外先进企业文化之间的“沟通”。要认真研究中外企业文化差异及其对管理的影响,对国外企业文化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可移植性进行科学分析,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及企业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绝不能盲目照搬。要在消化吸收基础上进行创新,做到学习——消化——吸收——创新一体化循环。
  
    正确处理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制度之间的关系。没有文化的企业制度会导致管理的机械化,没有制度的企业文化会软弱无力。适合现代企业制度需求的企业文化至少应该具备以下特征:其一,鼓励竞争与创新;其二,能够培育成就感、团队合作精神和整体荣誉感;其三,企业职工有认同感;其四,树立富有个性的企业形象。企业文化从深层决定了企业制度的运作,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建设与之相配合的现代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可以推动企业制度创新,创新的现代企业制度又可为企业文化的发展增添新的养分,要使二者做到良性互动、水乳交融。
  
    正确处理企业文化与生态文化之间的关系。生态文化属于生态科学,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的是生态理念。而企业文化则属于管理科学,主要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体现的是人文精神。但在本质上二者都属于一种发展观,都要运用系统观点和系统思维方法,都以文化为引导手段,以持续发展为目标。当前企业文化发展的诸多方面,需要融入生态文化的内容。首先,大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重视了人的价值,却忽视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环境的末端治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第二,入世后绿色产品成为全球化的主流产品,企业也应通过“绿色浪潮”提高产品的生态文化含量;第三,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保护和优化生态是其必由之路,生态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后不仅可扩大企业文化的外延,而且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正确处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关系。当前有些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属“舶来品”,而我们有党的“传家宝”——思想政治工作,完全可以涵盖企业文化的作用。其实不然。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在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大的方向上有一致性、交叉性、趋同性,但在作用范围、实施形式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以培养员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目的,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企业文化建设则侧重于道德观、价值观、企业精神的培育,具有浓厚的企业色彩。思想政治工作能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而企业文化建设也使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更丰富的内容。如能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使之有机结合,将给企业注入无穷的活力,使之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新潮,已被大多数企业重视并研究,也在许多企业被建设、被实践。但笔者发现有些企业对入世后的企业文化建设在认识上存在一些问题,这些误区总体来说有几种情况。
  
    企业文化“洋装化”。认为发达国家的企业文化一定是先进的,于是乎对国外企业文化理论尤其是美国和日本的企业文化理论照抄照搬。实际上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差距很大,简单照搬势必让人有削足适履之感;就是同出东方文化圈的日本文化也与我国文化有较大的不同。日本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美国以“科学”为本,我国以“精神”为本,就反映了这种区别。其实我国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巨大的文化宝藏,企业文化的底蕴丝毫不逊于国外,关键是我们采取什么方式来开采、挖掘。
  
    企业文化“政治化”。这种误区主要与长期的计划经济、“左”的观念和封闭宣传教育有关。表现为一些企业把国外企业文化与资本主义必然腐朽落后联系起来,担心引入国外企业文化会腐蚀职工的思想、侵袭职工的灵魂,于是乎将企业文化建设单纯作为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完全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有的国有企业甚至要求企业文化工作者必须是具有较强党性的党员干部,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丝毫不考虑实际工作的效果,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事倍功半。
  
    企业文化庸俗化。有些企业为了赶上国外企业文化水平,早日与国外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急于求成,于是乎“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把理论简单化,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搞的各项活动,或仅仅把企业文化建设当作一项赶时尚的任务来抓。企业开展的各项活动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但决不是全部。歌咏会、运动会等各项活动对提高员工的凝聚力与热情是必要的,但如果没有一种统一的理念为指导,就往往流于形式,导致一阵风、一阵热。再如厂歌、厂训,大同小异,自以为便是企业文化,造成无谓的资金浪费和人力浪费。企业文化仅仅成为口号,是不可能引领企业长久稳定发展的。
  
    建设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国企要适应入世后的竞争,必须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企业中的文化底蕴,把握时代脉搏,对企业文化创新进行深入的思考,并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正确处理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对国企来说,任何一种企业文化都必须符合时代的主旋律,成为先进文化在企业中的集中反映,体现国家意志,表现出民族精神。当前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动摇,这一点绝不能搞多样化。但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上可以也应该多样化,丰富多彩,使企业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意识,融入市场经济意识。另外,在我国,国有企业为主导,集体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并存,其中又有规模不同、经营目标不同的区别。各个企业文化必定有自身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因此有必要开展不同类型企业文化的比较研究,以克服企业文化建设的盲目性,建设出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正确处理借鉴与吸收的关系。应当特别注意借鉴和吸收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外来文化,克服企业自身落后的文化障碍,主要是改革机制、开放机制、创新机制方面的障碍,实现国内先进企业文化与国外先进企业文化之间的“沟通”。要认真研究中外企业文化差异及其对管理的影响,对国外企业文化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可移植性进行科学分析,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及企业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绝不能盲目照搬。要在消化吸收基础上进行创新,做到学习——消化——吸收——创新一体化循环。
  
    正确处理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制度之间的关系。没有文化的企业制度会导致管理的机械化,没有制度的企业文化会软弱无力。适合现代企业制度需求的企业文化至少应该具备以下特征:其一,鼓励竞争与创新;其二,能够培育成就感、团队合作精神和整体荣誉感;其三,企业职工有认同感;其四,树立富有个性的企业形象。企业文化从深层决定了企业制度的运作,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建设与之相配合的现代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可以推动企业制度创新,创新的现代企业制度又可为企业文化的发展增添新的养分,要使二者做到良性互动、水乳交融。
  
    正确处理企业文化与生态文化之间的关系。生态文化属于生态科学,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的是生态理念。而企业文化则属于管理科学,主要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体现的是人文精神。但在本质上二者都属于一种发展观,都要运用系统观点和系统思维方法,都以文化为引导手段,以持续发展为目标。当前企业文化发展的诸多方面,需要融入生态文化的内容。首先,大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重视了人的价值,却忽视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环境的末端治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第二,入世后绿色产品成为全球化的主流产品,企业也应通过“绿色浪潮”提高产品的生态文化含量;第三,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保护和优化生态是其必由之路,生态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后不仅可扩大企业文化的外延,而且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正确处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关系。当前有些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属“舶来品”,而我们有党的“传家宝”——思想政治工作,完全可以涵盖企业文化的作用。其实不然。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在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大的方向上有一致性、交叉性、趋同性,但在作用范围、实施形式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以培养员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目的,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企业文化建设则侧重于道德观、价值观、企业精神的培育,具有浓厚的企业色彩。思想政治工作能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而企业文化建设也使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更丰富的内容。如能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使之有机结合,将给企业注入无穷的活力,使之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鞍山市企业文化研究会 鞍山社科院企业文化研究所 主管单位: 中共鞍山市委宣传部。
您是第位访客地址:鞍山

辽ICP备13010365号-1 技术支持:鞍山创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