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力”是企业经济力的助推器—访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贾春峰
贾春峰在中国最早提出加强市场经济中“文化力”的研究,提出“二十一世纪的经济格局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力’的较量”,被誉为当代“‘文化力’研究第一人”。贾春峰对企业文化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具有重大实践价值的新观点、新理念,引起广泛关注。今年3月份,贾春峰考察了中国石油大连石油化工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并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中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企业文化研究的,企业文化如今风靡世界给世人传递了一个什么样的信号?
贾春峰:中国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比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才有企业文化这个概念,过去汉语词汇中根本没有这个条目,但是中国近代已经有人在从事企业文化的实践,如老字号同仁堂的堂训所推崇的“济世养生”精神,堂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杭州胡庆余堂的创办者胡雪岩为胡庆余堂亲手所写的匾额“戒欺”,都很有特色、有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只是那时候没有企业文化这个概念。企业文化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1980年美国的商业周刊。企业文化如今风靡世界,足以说明成功的企业必有先进的企业文化作支撑,说明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经营发展、兴衰成败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大,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显著,越来越突出。
记者: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从事“文化力”研究的,一个企业的“文化力”到底有多大?
贾春峰:我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做这方面研究的,至今还在探索。相对于经济力、政治力而言,对于地区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对于整个经济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文化力”到什么时候都是一种无法替代的内在的驱动力。
记者:管理学中有这样一种说法,“小型企业的成功靠权威、中型企业的成功靠制度,大型企业的成功靠文化。”有些企业靠短期行为也会获得一时的成功,但是要想长寿不衰是不是必须自觉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贾春峰:说得对。企业要想做大做强、持续发展,就应该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自觉的行为,不自觉、不主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肯定是短命的,而长寿企业必然有着自觉主动的企业文化建设,所以我说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长寿之道。我在中央电视台讲过这样的话,企业也有寿命,把企业文化和企业寿命联系起来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同仁堂创立于1669年,1669年是什么概念,康熙八年,300多年了,300多年能支撑这样一个企业到现在长盛不衰,什么原因呢?同仁堂文化。这种文化支撑了它的信誉,支撑了它的形象。
记者: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把基本点放在哪里?
贾春峰:我认为企业文化建设要本着这样几个基本点:一是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强调以人为本,着力增强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二是做到“两个融合”、坚持“两个大家”、发挥“两个积极性”。两个融合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管理相融合。两个大家是“大家来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大家的企业文化”。两个积极性是建设企业文化要发挥企业家的积极性和员工的积极性,二者要做到有机地统一,缺一不可。企业文化建设要重视企业故事和企业格言的作用。企业故事在国外叫“企业神话”。大连石化应注意搜集整理你们自己的故事和自己的格言,用这些独有的故事教育自己、激励自己,把故事理念化、理念故事化。
记者:建设企业文化应该注意哪些环节?
贾春峰:我认为企业文化应做到“三性”、“四好”、“五个不能”。“三性”是自有性、原创性和独特性;“四好”是好识、好记、好用、好传播;“五个不能”是不能玄虚化、空洞化、书斋化、繁琐化、雷同化。大连石化企业文化在这些环节上做的都比较好,可以视为中国企业中的比较成功的范例。我始终认为企业文化一定要突出自己企业的特点,是本企业长期经营实践所凝结提炼出来的,不能不顾本企业的实际,一味地在那里玩文字游戏,不能复杂繁琐,要有个性,要实用,要化繁为简,不能化简为繁。企业文化要深入浅出,绝不能浅入深出。
记者:企业文化应该如何定位,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是怎样的关系?
贾春峰:大连石化的企业文化定位定的就比较准确,具有原创性、前瞻性、系统性、独特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简洁实在,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具有本企业特色,符合职工品味,不仅上下认同,变成了员工的行为习惯,而且在实施中见到了成效。大连石化企业文化突出了两个内容,一个是企业的价值理念,一个是员工的行为规范,这两点抓住了企业文化的实质核心。价值理念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企业竞争力的灵魂在哪?就在核心价值观。但是光有价值理念还不行,还要有员工的行为规范,它们是互为补充的。不能仅仅把企业文化变成若干价值观念上的口号,简单汇编了事,还要有员工的行为规范,要把价值理念通过员工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体现出来,这样的企业文化才能落地生根。刚才我在你们的海水淡化装置和石化码头,看到他们已经把价值理念变成了员工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这是最重要的。建设企业文化我们不能只强调企业家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企业文化要做得好,要体现在企业运作的各个层面,必须让广大员工所认同、所信奉、所实践,使企业文化真正变成文化力,使其更好地体现它的凝聚功能、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和辐射功能。另外,大连石化把企业文化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联系起来,这很好。这也是近几年企业文化发展的一个重大的进步。过去,经济学界不承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讲企业文化,不讲企业竞争力,这是两个极端。
记者:有一种说法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的文化,这一点从国外的知名企业到中国的海尔等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中都能看到领导者的作用。您对此怎样看?
贾春峰:我刚才说过,建设企业文化要发挥领导者和员工两个积极性。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曾问我,建设企业文化的先决条件是什么?我说企业不论大小,不分行业,条件就一个,就是企业领导人的文化自觉。由于企业领导者所处的位置,所以企业文化无不打上企业领导者的思想烙印,这就要求领导者应成为企业文化的第一倡导者,第一设计者,第一宣传者,第一实践者。一个企业的文化,也反映了领导者的综合素质。一个有远见的企业领导必然很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并用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凝聚力,提升企业市场的竞争力,它反映了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重大趋势。但是先决条件不等于全部条件,所以在实践中要把企业家精神变成团队精神,让全体员工都认同,都信奉,一起来实践。
记者:您对中国石油石化企业文化建设还有什么建议?
贾春峰:我认为企业文化文本制定出来以后,不能一劳永逸,它是一个长期不断整合、提升、贯彻的过程。比如大连石化的市场观“互惠互赢、以诚求成”、营销人员的行为准则“精诚、精明、精算”概括得很好,尤其是“精算”用得很准确。还有像“诚心、用心、细心”、“船到码头人到家”,都通俗易懂、简明扼要,上口好记,还给人一种亲切感。有了这些理念和行为规范,这仅仅是第一步,以后怎么做?两句话,化文本为行动,化理念为实践。(朱爱华 王爱顺 张淑敏)
人物档案
贾春峰生于1938年,河北省巨鹿人。196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毕业。曾任《红旗》杂志编辑,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理论组副组长,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副局长。现为中共中央宣传部研究员、教授,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