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雄(化名)剛退伍,進到一家美商公司,但是不到兩星期,他就不想上班了,「我覺得同事很冷漠、大家各做各的,很沒有人情味,而且老闆一直來問我業績,是不是故意在釘我,想叫我走?」
劉小敏(化名)在一家日商公司工作,有一天臨時請假,第二天上班時,主管命令她向主管道歉。「我害團隊同事幫我暫代工作,照理說,要道歉也是對同事道歉,為什麼是對您?」她鼓起勇氣說。「在日本,你就是要向主管道歉!」主管堅持。
王小娟(化名)在一家韓商公司工作,有一回她與韓國華裔男同事辯論一項工作的做法,對方最後卻對她說:「像妳這樣,在韓國早就被教訓了。」
不到半年,這三個人都向公司提了辭呈。
企業文化不適應症
他們都患了「企業文化不適應症」。
過去以來,社會新鮮人出校門時總自問:「我適合做什麼工作?」找工作從產業別或職業別入手。
但是,企業全球化的速度加快,工作的選擇不僅有台商,還有各大外商企業。
許多新鮮人到心目中的產業上班之後,才發現不同國家的企業文化與自己是否能適應職場很有關係。「我的個性到底適合什麼樣的企業文化?」他們疑惑。
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教授高尚仁指出,英、美等西方企業強調人權,比較尊重個人,給人發揮空間;而東方國家比較強調集體的利益。
文化是無形的,儘管是同樣的行事風格與待人接物,在不同國家的企業裡,背後代表的意涵甚至不太一樣,「下場」可能全然不同。
李大雄曾經是系學會幹部,天性熱情、純樸,喜歡大夥兒一起做事、流血流汗的感覺,來到美商工作,發現同事各自忙著自己的業績目標,競爭激烈,他很不能適應。後來,他進入一家日商公司,雖然工作量很大,事情總是做不完,但是大家一起工作,下班以後一起吃宵夜,讓他覺得好像重回學生時代熬夜寫計劃、辦活動的生活。
劉小敏原本在一家美商工作,習慣了自由發揮、自負成敗的工作性質,後來因為想到知名日商企業工作,所以轉換到日商,沒想到,日商講求企業向心力的各項規定,對她來說都是毫無彈性的束縛,讓她痛不欲生。原本她視之為磨練,後來她認清自己的性格,轉換到兼顧人情與制度的法商工作,現在覺得如魚得水。
所以,只重視產業與職業,忽略了企業文化這項重要的隱形因素,才是導致「企業文化不適應症」的主要原因。
到底在台灣的主要外商有什麼樣不同的企業文化?
8種迥異的企業文化
為了幫助社會新鮮人與企業縮短磨合期,《Cheers雜誌》採訪了美商奇異國際、日商松下資訊、法商阿爾卡特、德商西門子、英商渣打銀行、台灣本土企業東元集團、融合台美企業文化的趨勢科技與美日混血的台灣企業中國信託等8家大型企業,找出不同企業文化的特色與差異,作為讀者判斷的依據。
除此之外,《Cheers》也採訪不同國家代表性企業,整理出面試決勝秘笈,以及重要外商在台分公司的聯絡資料,協助你加快腳步,掌握工作先機。
多一分了解,可以少一分誤解。
現在就一起來分辨,到底是美商、英商、日商、德商、法商、本土企業還是台美融合的文化,跟你的個性最麻吉!
文/藍麗娟
出处:Cheers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