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
站内搜索:
期刊资料搜索
学术前沿
魏杰谈中国企业文化之痛

“企业文化”这一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美国引入我国后,经过20余年的消化、吸收和发展,“企业文化”已开始被我国的理论界和企业界所关注,特别是当大家都认识到,杰出而成功的企业大都具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的时候,建设自身的企业文化便被纳入到众多企业的管理议程中。然而,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中国企业需要多少年才可以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目前中国企业文化中还有哪些令人担忧的痛楚呢?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

    记者:您是研究中国企业文化的专家,您认为中国企业文化痛在哪里?
  
    魏杰:目前,我们国家的企业界和学术界对企业文化有着非常不同的理解,甚至有些理解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我们对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没有从内涵上去深入讨论,中国的企业大多是引进国外企业的东西,有些甚至是照搬。
  
    真正做到严肃对待企业文化的企业并不多。我认为,关键是没有真正捕捉到“企业之道”、“企业精神”,而且不能真正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向员工澄清,最后统一形成共同的行为模式。也就是说,中国企业文化模式普遍存在企业哲学系统的若干元素的缺失,也就是“远景”和“使命”的缺失。价值体系的混乱将所有的价值观放在了一起,没有突出其核心的价值观使得对企业文化实施的指导性不强。主要的痛处在于这几个方面:
  
    一是搞形式和表面上的东西,认识问题没有形成价值理念体系。比如:请一些广告公司设计一些CI形象,认为这就是企业文化了,这种做法违背了企业文化真正的涵义,增加了企业的开支,结果没有支撑多久又要改变,这完全是由于对企业文化的不懂所造成的结果。
  
    二是痛在中国企业不讲诚信,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是相违背的。比如,眼睛总是盯着世界500强企业,什么都要像世界500强的企业一样,搞盲目崇拜,这就错了。没有一个稳健发展的意识,没有自觉遵守诚信的理念,这样会把企业带向深渊。这是与国际理念的差别,对企业来讲要强调效率,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各种理念差别也很大,比如:企业欺骗员工,总以企业的意愿来要求员工如何如何做,结果违背了企业制度。
  
    三是痛在中国企业不成熟,制度和战略不健全。企业文化、产权制度都是思想上的东西,而目前中国企业做不到用理念来思考,处在一个转型性企业文化的最初阶段,企业欺骗社会、欺骗员工的现象严重。
  
    四是痛在外部环境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很大。比如:某企业领导的讲话见诸报端时,明明不是这么讲的,非得报道成这样,没有如实报道。再比如:酒厂的企业文化是推崇了酒的文化,诸多酒厂竞争的无序状态,导致了酒文化的传播,而不是企业文化,从这一点上看,企业文化遭受到了酒文化的影响。
  
    五是痛在中国企业不接受理念。首先体现在不能够执行契约理念,在企业中企业文化的精神管理没有上升到人的价值理念思维,契约理念是企业制度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和存在的基础,是处理企业的各种关系的准则。在国际上企业文化大致可以从三个部分来认识,经营性企业文化,管理性企业文化,体制性企业文化,都是理念在经营过程中起到了作用。
  
    经营性企业文化要讲社会理念和道义理念、诚信理念、责任理念、员工的价值理念等等;管理性企业文化体现管理要责权利对称;体制性企业文化主要讲契约理念。比如,中国非公有制企业文化的产权割据、法制约束、公民社会、民主制度等,我们没有这些理念,还处于一种混乱状态,处在体制性企业文化非常初级阶段的过程。
  
    目前,中国企业与社会与人的价值理念是不相协调的,我建议媒体应该积极地专门讨论和更正这种现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是理念的提升。比如:推行价值理念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在国外企业里,员工不用被监督,员工有很好的理念。而中国不行,员工要有制度来约束,因为我们没有理念,制度约束了价值理念的推行,制度的外在理念才是真正的内涵。
  
    记者:企业和员工怎样才能接受企业理念呢?
  
    魏杰:企业文化的滞后与企业理念有关,制度的现代化与企业员工价值理念有关,应该注重精神的提升,制度的提升与理念的跟不上有关,还与社会的变迁有关系。
  
    企业要有自我优势的发挥,就是企业要发挥自己的强项,社会和媒体要去宣传说服企业,去树立这种理念。不懂企业制度和理念的应用不行,企业要有战略的思考,如果脱离战略和制度谈企业文化就毫无意义。
  
    中国企业现在是拿来别人的自己用,而没有上升到理念。加强精神管理,要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企业文化是管理企业的所有东西,另一个是企业哲学,即管理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实践的需要,也要从两个核心来实践,一个是战略和制度的理念的实践,一个是如何让员工树立这种理念。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论证的差异比较大,最基本的论证是如何让企业接受契约理念,要让企业知道不这样做的后果。
  
    记者:中国企业为什么没有企业理念,是接受不了吗?
  
    魏杰:关键是不懂这种理念会给企业带来什么,企业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用来包装企业的方法,许多企业一听说,改变文化要花5-10年时间,就丧失了信心。往往就是认为用非常好的形容词、流行的名言警句把企业包装起来。比如:“顾客就是上帝”、“时间就是金钱”等流行语被视为是企业文化。中国企业文化要随着企业理念的提升而发展,我看还需要20多年才能成型。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鞍山市企业文化研究会 鞍山社科院企业文化研究所 主管单位: 中共鞍山市委宣传部。
您是第位访客地址:鞍山

辽ICP备13010365号-1 技术支持:鞍山创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