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
站内搜索:
期刊资料搜索
学术前沿
企业信仰之:态度是从哪里来的

       他压抑幸福的神情简直有些痛苦……“第五次,我站在了高山之巅!我要去西藏高原,去喜马拉雅。”……“博拉终于唤醒了沉睡的东方巨龙!”米卢大手一挥,“我就是一条龙!”


      金指(金志扬,国家队指导,简称金指)一把将我抱住:“闺女,我们总算熬出来了!”

      退到大屋子,我先看见李小鹏咧着嘴、呆呆地钉在地上,这位朴实的山东小伙子就像他被宣布为中阿首战的首发那样,被突如其来的幸福惊呆了。旁边的邵佳一努力装作平静,而吴承瑛坐在椅子上开始时张着嘴傻笑,后来便深深地垂下头,仿佛想起了往事。中间的桌子旁,申思手里不停地整理着几件衣服,用急匆匆的动作掩饰内心的激动。范志毅、李铁眼圈通红,鲜红的五星红旗裹在范志毅的身上,他就那样一动不动地发着愣。从来不笑、面目冷峻的张玉宁此时绽放的是无比喜悦的笑容,被汗水浸湿的发梢还在滴水。他主动与我的手相握,“同喜,同喜!”我从来没有看见他那么高兴。站在墙角的马儿冲我竖起了大拇指,他的笑容仍然那样平和,就像他对待这一年多的压力。我朝站在他旁边的李明摆摆手,李明冲我做了个开心的鬼脸。

      ——《零距离》

      2002年,韩日世界杯,中国足球44年来第一次进入世界杯决赛圈,所有的中国足球迷都激动万分,幸福无比。而带领中国队实现这一历史性跨越的,是号称神奇教练的前南斯拉夫教练米卢,此前,米卢已经带领过四个不同国家的国家队打进过世界杯决赛圈的比赛,创造了世界足球教练史上的一个奇迹。

      米卢在执教中国国家队的时候,有一顶著名的帽子,上面请人绣着“态度决定一切”六个字,这也是米卢对国家队队员的要求。在米卢的国家队里面,无论你已经是成名的球星还是刚崭露头角的新星,无论你是多么的大牌还是无名小卒,只看态度,只看状态,态度不对,训练状态不好,就不能上场比赛。后来,米卢给每一位国家队队员都发了一顶“态度决定一切”的帽子。

      米卢已经成为中国足球里程碑式的人物,他自己把中乌之战称为他执教中国队打得最漂亮的一仗,但他最大的成功,无疑是用自己对足球的独特见解,把中国队调理得井井有条。以前困扰中国队的心态问题、帮派之争等,在比赛中全都不见了踪影。曾经炮轰米卢的大佬范志毅说:“现在这支队伍,真的是太团结了,在每场比赛前,大家都肩并肩,一起唱着国歌,即使场上打不开局面,大家也是相互鼓励。”

      而带领中国女排重新崛起并获得2003年世界杯和2004年奥运会两连冠的陈忠和,在谈到自己对球员的要求时说:“我从未说过以身材高大为标准,而我一贯的选材标准是以队员的年龄、发展潜力和场上作风为主的,这一点不会改变。我看重她们的身体情况、身体条件,但是更看重她们打球有一股想要的这种,有一种向上的精神这些方面。我挑选队员始终有这么一种想法,好的球员她一定要有好的作风,如果你好的球员有身材、有条件,没有好的作风,你自己不想要,没有这种目标,或者是没有这种强烈的愿望,这种队员我不要。”

      也就是说,一个队员具备先天的优势条件并不够,还必须能够接受后天的艰苦训练,还必须能够自己冲出来,在关键的时候有冲劲。如果一个人对于自己入选国家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训练中吃不得苦,要她站出来的时候也站不出来,那这样的球员就不可能在陈忠和的队伍中呆下去。


     “态度决定一切”,“我要”,“自己能冲出来”,这些被人认为是米卢和陈忠和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他们自己所看重的。伴随着他们取得的突破性的成绩,这些观念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原来那种认为能力比态度重要的观点已经没有什么市场了,也就渐渐为人们所抛弃。毕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态度是非常困难的,而能力却可以慢慢培养。只要他有积极的态度,有意愿想要提高自己,他就会主动去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态度却并不一定就可以改变,即使有能力,不良的态度也会限制能力的发挥。

      态度先于能力,这应该是毫无疑问的,并且也已经成为共识了。而态度决定一切,则把态度的重要性提高到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那就是对于任何人和任何事情,态度是第一位要考虑的因素。没有积极的态度,其他的都免谈。

      对于球员,教练要求他们能够拼出来,能够冲出来,能够兢兢业业地按照教练的布置进行训练,否则,沦为替补,坐冷板凳,失去作为主力上场的机会。

      对于职员,老板们要求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为老板考虑,对于出现的问题不仅仅是汇报和埋怨,还要能够提出解决方案。一句话,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事情,不要说什么过程和原因,更不要找借口,就是给我结果。对于任务,敢于站出来说“交给我”,敢于说“我负责”、“我保证”,而不是看见任务就躲,有了责任就推,还没有做事情,就先谈起了条件,讲起了报酬。

      无论是什么组织,管理者都希望员工可以积极主动的去考虑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够做一个“小发动机”,给周围的人和事起到拉动作用,带领着某一方面向前进,这样,如果每个员工都成为一个个的“小发动机”,那么,集中整合起来的功率就是非常大的,可以带领组织快速前进。而不是等着管理者来给你解决问题的方法,推着你往前走,推一下动一下,不推不动。

      现任盛大集团总裁、原微软中国区总裁唐骏,在进入微软的时候是从程序员做起的。在看到了微软软件版本全球发布时间的不一致的问题时,并没有像其他程序员那样只是向上级反映,而是带着解决方案找到了上级,于是,在三个月内,便由普通程序员升任为开发经理,在1997年,主动请缨回到中国筹建大中国区技术支持中心,3个月后,技术中心开始运转。6个月后,技术中心各项运营指标已位居微软全球五大技术支持中心之首,唐骏荣获比尔·盖茨总裁杰出奖。这是微软公司内部的最高荣誉。1999年7月,中国区中心正式被提升为亚洲技术中心,2001年10月,亚洲技术中心升级为微软全球技术中心。四年时间里,唐骏顺利完成了“三级跳”。2002年3月,唐骏出任微软中国区总裁,年薪上千万人民币。被称为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

      唐骏曾经说:“虽然只是程序员,但你还是要为老板着想,发现了问题,也不是跟老板提出来就够了,最好是先调查,带着解决方案去找老板。”

      无疑,每一个老板都会喜欢唐骏这样的员工。可是,管理者们总是很悲哀的发现,消极态度的力量远远大于积极态度的力量,所以,无论自己怎么努力,好像只要过一段时间之后,员工们的态度就会从稍微有点积极而重新堕入消极的境地。可能有的人,开始的时候很积极,主动地考虑组织的问题,并积极的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让管理者大喜过望,以为找到了一个“罗文”,可是没有多久,该员工就会像其他的员工一样,没有激情,等着别人来推,而不是自己拉动,不知道是员工的本色是如此,还是员工被周围同化成如此。

      关注一下目前对员工态度的描述,我们可以找到这样一些词语:自动自发、没有任何借口、忠诚、敬业、你不可以不做工作狂、服从、服从是第一美德、态度决定一切、主动、积极、感恩,等等,各种说法不一而足。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理念,这种对于态度的强调,正说明在我们的组织中,员工积极态度的缺乏,所以,组织的管理者才对态度的要求如此强烈。

      但是,积极的态度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有的球员有“我要”的冲劲呢?有的人认为是钱,毕竟,大多数人工作是为了获得工资,很多员工也说了,工资高,自然出力多,工资低,自然出力少。但是,真的只是钱吗,那为什么男足球员的收入是女足球员的好几倍,我们却总是只能因为女足而自豪?“铿锵”两字也只能与“玫瑰”放在一起来形容我们的女足,而没有用在男足的身上。为什么在同一个组织拿着同样的钱,有的人的态度就是比别人积极呢?

      可见,钱不不能说明态度的问题。那么,隐藏在态度背后、影响态度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呢?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鞍山市企业文化研究会 鞍山社科院企业文化研究所 主管单位: 中共鞍山市委宣传部。
您是第位访客地址:鞍山

辽ICP备13010365号-1 技术支持:鞍山创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