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
站内搜索:
期刊资料搜索
学术前沿
文化才是真正的防火墙

  如果企业全体职员能够长期保持危机感,那么也就形成了一种企业文化——风险管理文化,这是企业风险管理最理想的状态

    美国一位银行家曾说过:“一个金融机构信用管理的失败,不是因为缺乏信贷政策、程序,即使设置非常复杂的政策、程序、检查、报告等控制手段,如果缺少一个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所有这些都徒有形式。”

    文化也有倾向性

    风险对企业有害吗?在复杂难测、变化无常的2008年,对很多企业高管来说,答案似乎无疑是肯定的。风险应该被管理、减少、规避或者转嫁给他人。然而,回顾一下“风险”(risk)这一概念的最初起源是很有意义的——它源于早期欧洲水手在海上的冒险经历,除了有不利和危险的涵义,还包括浓厚的“机会及回报”的意味。

    我们相信,未来的成功企业将最善于平衡“应对策略”与“开拓及探索策略”之间的关系。前一种策略属于被动应付型,侧重于规避负面的风险;而今两种策略日益融合在一起,主张主动拥抱风险,并充分利用风险所带来的机会。这要求企业不仅要持续改进传统的风险管理工具,而且还需要转变思维方式和关注的重点。

    企业高管为什么会趋向于认为风险必须要规避?

    原因之一是人类固有的厌恶损失的思维定势。对大多数人而言,承担10美元损失的风险所带来的痛苦,远甚于获得相同金额的机会所带来的愉悦。

    另一个原因是20世纪90年代的“后遗症”。当时的商业环境高度自由而且充满机会,企业想倒闭都很难。聪明而且简单的风险控制策略就是:防止灾难性损失风险,然后只需带领公司往前冲就行了。

    第三个原因,则是风险管理领域出现了非常具有开创性的管理工具,这些工具使人们得以在这个流动性日增的市场中找到一套对风险进行规避、重组及定价的复杂方法。这些工具固然重要,但它们不太可能帮助企业获得可持续的优势。如果一家企业受制于“厌恶亏损”的心理,简单地把所有风险都转卖给他人,那么未来这家企业可能就没有利润可言。

    在试图创造价值的人看来,这个世界永远都是复杂而多变的。但只要我们不去刻意地拘泥于过去,也不单纯地沉溺于对“旧日好时光”的陶醉之中,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当今企业的发展速度更迅猛了,彼此间的联系更紧密了,全球化程度在进一步加深,公司的业务规模和经营范围均胜于往昔。此外,巨大的竞争压力频频导致商业模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并最终引发未曾预料到的问题。

    随着变化的速度日益加快,很多企业管理者产生了一种不难理解的感觉——不确定性和风险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变得无法量化和掌控。这听上去有点耸人听闻,但现实一定是这样的吗?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恰恰为勇敢的革新者提供了创造上行风险(UpsideRisk)的新机会。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点,我们不妨思索下列问题:外部商业环境的变化是让整个企业生态系统变得更为脆弱呢,还是更加生机勃勃?你的公司是处在一个脆弱且濒临混乱的大环境里,还是处在亚稳定状态?

    风险文化三步骤

    不同的人对风险的定义差异很大。

[1] [2] 下一页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鞍山市企业文化研究会 鞍山社科院企业文化研究所 主管单位: 中共鞍山市委宣传部。
您是第位访客地址:鞍山

辽ICP备13010365号-1 技术支持:鞍山创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