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商业模式转变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胡平
关于中国企业的商业模式转变,对有些同志来说可能是个新概念;但是,关于商业模式的转变这个问题,在国际上已经探索很多年了。目前,在国际化进程不断深入、市场化日益完善的背景下,我国的商业模式如何与国际化相适应?我们的企业应该建立怎样的商业模式,才能在引领企业发展的道路上、在国际化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与时俱进地转变商业模式,这关系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商业模式转变的未来模式是什么?未来的方向是什么?转变的未来预期是什么?自美国金融地震引起全球经济的海啸,我国企业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挑战,我国的企业也随着新一轮的经济周期进入了严冬。企业经营环境的恶劣势必造成市场的萎缩和企业间竞争的加剧,如何突破传统战略误区,建立创造客户、创造市场的新战略思维,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中国企业的首要出路在于商业模式转变。
商业营销文化
我在福建当省长的时候,就提出要全社会参与经营管理,要向西方国家借鉴这方面的经验,有国家经营、人民经营、城市经营……总之,就是要全面提高人们的经营意识,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做生意不可能在沙漠里进行,必须在人多、营销渠道通畅的地方,要有把行业沙漠变成绿洲的勇气与信心,这也是科学经营的一种思路。为此,就会有相应的制度、商业内容产生,包括怎样参与竞争?如何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如何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这就涉及到企业的文化战略,早在多年前我就提出“新的生产力,新的企业价值,新的生产力”。
就本届企业文化论坛来说,我认为我们要转变生产方式,意味着要参与到更大的竞争格局中去。在我们的企业文化中,商业文化肩负着很重要的使命。特别是目前,我们要拓宽企业文化的视野,要再创新、再超越!为什么?现在我们的企业发展起来了,在世界500强里前几名的我们占好几位。但是,从企业经营发展来看,这些企业跟传统的制造业不同,是阶梯化、上下产业链、多元化的发展。这种经济发展方式,代表一个新的课题,我们的企业在做大的同时是不是也做强了?相比其他的现代化企业,管理经验是不是更丰富了?当前,我们的企业从沿海向中西部拓展,中西部的企业发展起来了,他们的发展特点跟当年沿海企业不同,发展势头非常好——城乡一体化带来很多新的亮点。这些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企业文化发展如何?走出去就要面对更加激励的竞争压力,有机遇也会遇到很多困难。邓小平说过资本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但是如今,我们的市场经济搞起来,资本主义市场不承认我们。在国际市场竞争的舞台上,我们没有发言权。为什么?这个问题是值得大家好好深思与研究的,我个人认为,一定程度上与我们的文化制度有关。
西方的跨国公司进了中国,他们在慢慢地适应中国的本地文化。那么我们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到境外去发展,也需要了解外国的文化、西方的文化,才能生存和发展。现在,我们走出去要收购一些企业,从经济实力和条件上是完全可以的,也谈得差不多了,就因为我们的企业没有重视公共关系,没有重视公关,引起外国的议员反对,否决掉了。所以跨国公司出来创业,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包括法律问题、人们的价值观念问题。我们应该说走出去是成功的,步伐还比较小,要有比较大的步伐,中国的跨过公司就要做好这种文化的准备。外国公司走进来,要借鉴它,我们要让他适应本地的文化,我们自己走出去,也要了解外国的文化,包括人们的消费心里、投资观念、制度等。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该怎么办?现代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企业培育文化,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提高全体员工素质。企业要做大做强,不断扩张,发展壮大,不仅需要在物质层面增加投入,更需要在文化层面狠下功夫。文化力是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今天的信息化时代,如果产品质量出现了问题,企业想封锁消息是不可能;所以,为应对危机,很多企业有危机公关一说。网络时代,信息瞬间万变,客户可以多渠道而迅速得到信息。在这样的境况下,企业稍有闪失,就有可能被网络推到风口浪尖上。面对当今社会出现的诸多怪异现象,企业作为主宰,有责任担当起社会正义,不要掉队,应积极参与到网络营销中去,拓宽营销渠道,对用户做出正确引导。当今时代虽然面临的问题非常多,也正因为此,在发展建设我们的企业文化领域,那有待我们去突破、去创新……
解决好文化与经济的冲突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但是自古以来却只注重和政治社会的结合。儒家思想统治的古代社会讲文化与自然、文化与政治、文化与社会的关系,对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论述得较少。最具说服力的例子,就是中国的考试制度。汉唐盛世,政府为选拔文官发明了考试制度,它使平民老百姓能通过读书走上仕途,在当时具有非常进步的意义。但随着封建制度的没落,文官选拔沦落为考八股文。八股文和经济能有什么关系呢?所谓经世济民,这里的“经”是经营一个国家,而不是经营经济。因此,在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是不相关联的两张皮。
到了近代,辛亥革命解决的仍是文化和政治问题,而没解决文化和经济结合的问题。“五四”运动虽然带来了科学和民主,但在文化与经济的结合上仍没有发展。及至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虽然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因为文化向政治摆。一直到邓小平理论提出以两个文明为抓手,这是第一次将经济和文化摆在平等位置。但人们对此的解读是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只手有先有后,有硬有软,因此还是没结合起来。
发展到现在,大家都逐渐意识到文化功能的重要性,对文化产业的报道也是非常好的,对文化产业化、产业的文化化都是把文化融合到产业中去,文化与经济是相融合的,强调一下,我这里说的文化是大文化。比如,我们在美国纽约广场做的广告,也是文化与经济融合的一种表现。但是文化的根源是怎么定的?我曾参加过某地的一个纪念会。会议现场的两条条幅是 “历史为未来创新” “文化为经济喝彩”。我跟当地的举办人说,这两句话非常有文采,后面一句是发展经济在前,文化在后为它喝彩,做拉拉队员为经济鼓掌。那么,这样的文化,怎么能做到与经济发展有机地融合呢?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乔布斯的苹果产品,他的每一款新产品都是高科技与文化的有机融合——他利用高科技手段、利用文化为最终用户提供的产品。类似的企业,我们中国能不能有?高科技企业创造出高品质的产品,同时赋予这个产品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不是简单地用几个汉语就表示有中国文化元素。这也就是我所提倡的商品文化,它包含两个内容:一个是自主创新的技术,一个是自主创新的文化。技术是有形的;文化,看不见摸不着,只能把文化元素融合到商品设计里去,这是很难的一个题目。今后,我们如何深入地开发新产品?怎样不再糟蹋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将之赋予新的历史意义融入到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真正做到文化与经济有机地融合。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孕育了深厚的文化的同时,如今已经走向并走进了世界。走出去,对我们的企业来说,肩负的责任非常重大。首先要求我们的企业文化应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要有长远的战略目标。如,我们去冰岛,合作领域非常宽广,冰岛政府也表示支持;但是,没多久,冰岛发现咱们对资源破坏太厉害。这就给我们一个警示:应把文化与国际发展战略融合在一起才能很好的走出去。第二,我们的企业要重视企业文化价值。当今企业,再靠简单的廉价劳动力是不长久的,要重视企业的价值文化,像美国的乔布斯,做出高科技与文化有机融合的高品质产品,从根本上改变大家的生活方式。言而总之,中国的企业、企业家在国内发展壮大的同时,要勇敢走向世界,积极参与世界的竞争,继续为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作者系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