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你驾车行驶在郊外,天气良好,视野开阔,方圆3公里内没有行人、没有车辆。这时,你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路口设有红绿灯,红灯亮着,你怎么做?事实上,你选择停车等待、继续行驶过去、抑或是减速观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选择反映了你对某一环境的潜意识看法和基本假设。这些潜意识看法和基本假设是个体或组织在探索解决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过程中所发现、学习、创造和形成的,正是这些看法和假设构成个体和组织心理上的思维程序,在潜意识中影响着个体和组织的行为方式。
美国学者埃德加·沙因将企业文化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外显的人为事物,第二层是表层的价值观,第三层是核心的基本假设。通过这个理论模型可以发现,企业文化的本质因素是存在于员工内心深处的基本假设,是基本假设决定了企业员工的行为。而目前公认的企业文化三层次中的理念层(以价值观为中心),则是企业文化本质的表现形式。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思想是要预防企业在运行中面临的问题,弱化或消除企业运行中的障碍,减小管理中的不可预知性,也就是要最大可能地预测组织或个体行为以及行为所导致的最终结果。因此说,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影响产生个体和组织行为的内在因素,即隐藏在个体和组织中的基本假设。
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仅仅关注于企业文化理念层的构造是无法在企业中形成强势的文化氛围,也就无法步入文化管理的境界。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最终结果应该是在全体员工中形成相对统一的基本假设,在形成统一的基本假设过程中,企业提炼、提升和构造企业的理念体系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将所构建的以价值观为中心的理念体系转化为全体员工相对统一的基本假设,使员工在潜意识的行为过程中体现企业所倡导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到基本架设的转变过程意味着价值观有很高的正确性和反映客观现实,在此条件下,组织内部的员工才会忘掉自己的不信任和对企业价值观的争论和反对,形成假设并进入无意识状态。在企业价值观没有转化为员工基本假设时,员工的行为也许会严重偏离企业价值观。因此可以说,表述了企业的价值观或构建了理念体系并不是形成了企业文化,它只不过是企业向文化管理发展的开端,我们还需关注文化及文化外的众多影响因素。
【中华企业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