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四个着力”促进我市经济发展述评(一)
一年已经过半,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增长的动力从何而来?深化改革,依然是关键所在。
从简政放权向纵深推进到便利化改革加速实施,从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到园区机制体制创新扎实推进,开枝散叶的各项改革红利,不断激发着鞍山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动力和激情,推动着这座城市在改革大潮中破浪前行。
政府的权力有哪些?鞍山率先在全省掀开权力的“神秘面纱”,提出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以“自我革命”的决心和勇气,突破政府部门权力利益格局,开展自上而下的清权确权,对全市69家市直部门和中省直单位的9大类行政权力进行了全面清理,将保留的318项行政审批事项通过政府文件和当地媒体公布于众,接受社会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市级行政权力与2011年对比精简38.9%,行政许可事项前置要件精简18.7%,办理时限缩短44.2%……两轮梳理,效果明显。新一轮改革,我市又新取消、下放权力16项和33项。在《关于全面推进全市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对权力清单的内容进行了调整规范,同步建立责任清单,逐一厘清与行政职权相对应的责任事项。
以往一个项目需要跑几十个部门、盖上百个公章,如今可以实现一口受理、同步审批、统一送达,项目立项到施工许可的审批时间压缩到最短32天。我市在放权的同时,大力精简优化审批流程,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去年12月1日,我市首张“三证合一”新版营业执照面世,不仅让企业享受到改革红利,也对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市场管理体系、激发社会投资创业活力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在工商登记注册中实行“零批复”、“零首付”、“零门槛”、“零收费”政策,更是将134项前置审批项目改为后置审批,省级、市级设定的企业登记前置许可全部取消。仅今年上半年,“三证合一”营业执照累计核发了3526张,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达1.5万户。
在鞍山经济开发区,工业投资项目凭预审意见可直接办理工商登记、项目备案等手续。项目立项手续在要件齐备前提下,3个工作日内即可出具批复文件。过去办理土地使用证需要层层审批,至少得20天,现在5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全新的体制机制赋予开发园区更多权力,极大地激发了开发园区的活力,使其担当起全市转型升级的重任,贡献率持续攀升。
我市把开发园区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导区,实行以下放审批权、财政管理权、岗位聘用权和强化绩效考评为主要内容的“三放权一考评”园区改革新模式。继2013年向省级以上开发园区下放54项市级管理权限后,去年又向县(区)开发园区下放市级管理权47项。既有充分的权力下放,也有严格的绩效考核,“三放权一考评”让权力下放接得住、管得好、用得实。
如今,到鞍山投资落户的客商都说,企业办事环节明显减少,流程更加清晰,效率显著提高,投资服务环境大幅改善。今年,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又有新动作,大胆创新构建企业投资审批新模式,在开发园区成立项目审批局,将立项、土地等所有审批职能“归一”,采取“一口统一接件、一口统一出件”的“一口制”办理模式,群众办事更加便捷。而这不仅是审批模式、服务模式的一种创新,更是我市简政放权、打造服务型政府的体现。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完善体制机制,还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确立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在我市日前召开的国企改革发展座谈会上已经明确,鞍山国资国企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勇气和毅力,让国有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资产越来越多,效益越来越好。通过改革,华润啤酒、鞍山风机、太阳锻造等改制改革后企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通过改革,完成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市直国有资产增值411亿元;通过改革,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方式,发展混合所有经济,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策资金支持,妥善解决国企遗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