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半年,一方面,我国各项改革正爬坡过坎,不断取得新突破,呈现出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另一方面,我国经济也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尤其需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
定力,简言之,就是要有定心、定行之力。古人云,“未必才识了得,必其胸中器局不凡,素有定力。”新形势下重提战略定力,就是要在错综复杂形势下为实现战略意图和战略目标保持战略自信、意志与毅力。困难前稳得住,开拓中不急于求成,“胸中不乱,万事皆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多次强调要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认真学习总书记“战略定力”讲话精神,就是要主动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领会定与变、稳与进的辩证关系,稳字当头,稳中求变,稳中求进,推动中国经济走出一条质量高、效益好、结构优的发展新路。
稳字当头 不搞强刺激
进入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保持宏观政策基本稳定,加强政策落实,把我们的战略定力、我们对经济发展的信心通过稳定的政策传导给全社会。
从总书记讲话可以看出,在宏观政策与宏观经济之间的联动上,保持战略定力,就定在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上。稳,就是宏观政策要“稳”字当头,不搞强刺激。
“稳字当头”,体现了对我国基本国情的战略自信心。即,我们面对困难和压力,对于战略方向与工作成效要有信心,对于走出困难时期要有耐心,对于继续推进改革有决心。
今年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我国GDP7%的增长与预期目标相符,凸显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求进的态势。但也有少数人,一看速度放慢就心里发慌。实际上现在“缓增长”正是“调结构”的发展转机,绝对不能再旧病复发,重走老路。搞强刺激、踩大油门,只会让经济在短期内“兴奋”,但缺乏持久活力,还可能留下产能过剩、债务风险积聚等“后遗症”,损害的是转方式、调结构等中长期发展战略。
要想扭转这些“担忧”,最大程度的凝聚发展信心,就有必要准确认识、理解当前的经济形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赵锡军认为,虽然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但当前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事实也证明,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难改“稳”这一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换挡是经济规律使然,7%的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然名列前茅。有外媒评价称,7%是对中国政府为抑制经济增长放缓所推出的一系列扶持措施的肯定。
日前,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将上半年中国经济归纳为五个“稳”:增长稳、就业稳、价格稳、农业稳和收入稳。其中,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已完成全年目标的七成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跑赢”GDP;物价指数涨幅温和……上半年一系列发展亮点为下半年经济的向好预期奠定了基础。
“展望下半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增长。这就需要继续保持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中央党校教授赵振华说。
目前,我国经济总体运行还在合理区间内,强刺激既没必要,也没需要,而未来的发展关键,在于保持政策连续性,精心谋划用好“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
中央也多次强调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在把握“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关系中,中央明确指出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 这都要求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不搞强刺激。也唯有定力,才能“稳”,才能向“好”,才能更好地“进”。
稳中求变 守住底线思维
保持战略定力不搞强刺激,不仅定在发展局面要基本平稳,还要稳中求变,守住风险底线。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总书记再次强调,既要保持战略定力——持之以恒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又要树立危机应对和风险管控意识,及时发现和果断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类矛盾和风险。
道时机、讲大局,总书记这些讲话,既有统筹当前和长远的战略思维,又有不回避矛盾的底线思维。
托克维尔的名著《旧制度与大革命》阐述了如下道理:对一个以改善民生为目标推动改革的政府,改革启动时往往风险较大。
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不可轻视,我们必须要看到经济运行中的“两难”问题增多,长期问题与短期矛盾相互交织,结构性因素与周期性因素相互作用,由此造成的速度焦虑、转型阵痛、动力拉锯等困扰,都需要在保障基本面平稳、守住风险底线的大局下随机应变,增强市场的自信力。
有矛盾有风险本身并不可怕,关键要有化解矛盾和排除风险的决心和办法,不能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束手无策、无所作为。这就要求我们,在保持定力的同时也要因时而变,随事而制,及时预调微调,高度重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充分一些,把防范措施做得周密一些。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民生财富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在给人民网独家撰写的文章中指出,当前,货币政策处于一个关键时期。落实中央会议精神,货币政策当局需要守住三个底,金融风险底、经济增长底和经济转型底,这三大任务一个都不能少。
8月24日,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关于提请审议批准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议案。若审议通过,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将就此锁定,这部分由政府偿还的债务,将纳入预算管理;其他由政府担保或连带责任的债务,企业的归企业,一般不由政府财政资金偿还。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启动对地方政府债务的限额管理,同时亦释放出进一步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积极信号。
事实上,尽管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小,但并未出现也不可能出现断崖式滑落。综合看,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也没有变。
稳中求进 转型升级不动摇
转方式、调结构是新常态的本质特征。保持战略定力更要排除干扰、攻坚克难,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结构调整等不得、熬不起,必须有长远眼光,有久久为功的耐力,不为速度的一时波动而改变初衷、目标和方向,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以GDP来讲,我们不是不要GDP,而是要更加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GDP。这同时也是“发展是硬道理”战略思想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根源恰恰在于盲目追求速度的旧思维、老路径。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与矛盾,只有顺应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让改革提供持续发展的内驱力,让创新成为点燃发展的新引擎,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后劲更足的发展新路。
当然,这条新路径的开拓并不轻松。5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浙江时也强调,如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刚刚起步,有的方面还没有破题,需要广泛探索。关键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应势而谋,深入研究管用的措施和办法。
这也正是当前社会凝聚的最大共识。从推出重大工程建设到投融资体制改革,从降准降息到减税降费,从互联网+到中国制造2025,从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推进走向深入、长江经济带建设依托黄金水道有序推进到“一带一路”建设从规划到实施渐显成效,今年以来一系列既顾当前、又利长远的稳增长政策相继出台。
针对今年央行“定向”色彩鲜明的3次准备金率下调,恒丰银行首席品牌官胡海峰认为,“金融调控政策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更加注重预调、微调和定向调控,体现了中央面对复杂局势的战略定力和对经济发展的长远谋略。”
同时,国家顺应潮流提倡的“创业创新”、“互联网+”等,也正深刻的改变着及我国的经济社会面貌与内在结构。这当中,特别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不但优化了市场资源配置和生产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供给效率,更是催生出新的业态,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充沛动力。从数据上看,今年上半年,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达到了11.4%,占全部投资比重的65.1%。
这些因为科技创新而衍生出来的变量,正是未来创业者们在坚守中发现的大机会。“比如,我们国家的消费结构升级在加快,原来吃穿为主的生存型消费在向住行、教育、旅游等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过渡,有了“互联网+”之后,人们更加注意个性化,消费升级刚刚开始,空间刚刚打开”,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中国经济韧性十足。可以预期,中国经济下半年的故事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