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
站内搜索:
期刊资料搜索
信息传递
习总发话了,要善待网络监督

据新华社报道,在4月19日召开的中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

“对广大网民,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

“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对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

总书记这些话说出了老百姓的心里话,声声入耳,想必会让一些长久以来颇觉憋屈、梗阻的网民,“心有戚戚焉”。

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网络也不再是习惯所谓的虚拟世界,而是有着鲜活呼吸、热辣期待、由衷念想的美丽新世界。每一个网民,无论是指点江山的大V,还是籍籍无名的路人甲,都对应着现实世界的某种人生样态,都在诉说着对这个世界的感受与诉求。大家都在同一个江湖,同呼吸,共命运。

不了解这一点,动辄以简单粗暴的管控思维,肆意打压网民的表达,甚至采用更极端的手段遏制发声,不仅不可能形成正常的舆论环境,也只能造就一片肃杀的凋敝状态。

民众为什么选择网络吐槽?一是因为网上表达比较便捷,容易形成话题焦点;再就是,民众在现实生活中缺乏顺畅的表达渠道,至少也存在门槛较高的情形,很多时候,这种诉求还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抑制,从而失声。这一点,与中央巡视组到了地方会接到海量举报线索的道理是一样的。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则在于,物不得其平则鸣。只要现实世界依然存在不公不平,且不得其解,则网络吐槽就不会消弭。

也因此,对于网络民意,对于民众经由网络发起的批评与监督,不妨认真对待、耐心倾听,并真正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回应。

一方面,有关各方应该如习总曾经教导的那样,多一点互联网思维,多一点包容意识。要了解网络的特点,能用、善用网络,“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不要搞官样文章的“知道了”,而是要透过网络民意,察知为政得失、民生疾苦;也不是图眼里清净,动辄铲除一应杂音,只留下合乎自己臆想的声音,而是要多听多看多想多动,保持网络原生态的多样性。

另一方面,要真正把网络、网民视为访知民意的平台,就好比围炉夜谈、广场静听,以了解社情民意,以体察民生疾苦,并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化解种种棘手问题。现实世界有多复杂,则网络世界就有多麻烦。惟有从根子上解决了诸般问题,才有可能真正净化网络。即便暂时解决不了,让不同的、刺耳的问题存在,也是一种督促和激励。

那种动辄如临大敌,乃至天真地以为,只要沿用现实世界的层层封堵就可以钳制舆论的想法,未免过虑。责在公共事务的政府、乃至政府官员,本来就应该服务公众、接受监督。公众有质疑、有不满、有不理解,并不奇怪。一味封堵、查删,清静则清静了,却无异掩耳盗铃。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若是一些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甚至有关部门连倾听都不乐意,非但不可能使民众的怨气自动消失,还会因为过于沉重的积怨而诱发更严重的社会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讲,民众在网络上的表达,尤其是在有关部门看来属于“负面情绪”的表达,其实是一种预警。

这样的预警,习总听到了,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听到了吗?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鞍山市企业文化研究会 鞍山社科院企业文化研究所 主管单位: 中共鞍山市委宣传部。
您是第位访客地址:鞍山

辽ICP备13010365号-1 技术支持:鞍山创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