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文化软实力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鞍山文化和鞍山精神。狭义上的鞍山文化分为:鞍山特产、鞍山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项目等。鞍山历史悠久,有600多年的古城“驿堡文化”,是辽宁省拥有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最多的城市,现有海城小孤山仙人洞、海城析木石棚等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千山龙泉寺、千山无量观、玉佛苑玉石造像等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0项,全省居首。鞍山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主要有评书、辽南皮影戏、海城喇叭戏、海城高跷、千山寺庙音乐等。鞍山文化产业目前主要有新兴文化大市场、鞍山石头城、中煌玉石珠宝交易城等大型项目。未来还将继续打造千山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园、万邦理想城“极地海洋馆”、聚龙集团“佛教文化体验中心”、摩力香格里拉“综合演艺广场”,并继续对海城牛庄古镇、辽河(台安)文化旅游区、岫岩全国指定的影视剧拍摄基地等投资建设。
生活环境在外因方面影响着人的性格。人们在生活环境中经过长期的熏陶、教育,会形成对于周围客观事物的一些基本立场和价值观念。价值观念决定着人们在处理各种问题、关系时所持有的基本价值立场。拥有不同价值观的人对于相同的事物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并产生不同的认知行为。人们的价值观念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而这种稳定性就是文化。因此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会形成全社会认同的价值观念,从而使这个社会群体拥有与之相对应的文化特性。从广义上讲,鞍山精神也是鞍山文化。孟泰、王崇伦、雷锋、郭明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创新、务实、敬业”的鞍山精神,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了鞍山人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正能量。
提高鞍山文化软实力,一是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发展文化产业是一项涉及多个环节、领域的系统工程。只有把创意设计、制作生产、营销推介、衍生品开发等各个环节整合起来,才能形成上中下游贯通的产业链条。因此,只有规划和尽快建立发展文化产业园区,集中各环节文化企业,整合要素资源,优势互补,不断延伸产业链,才能提升企业的综合效益,增强竞争力。二是增强文化凝聚力。首先,强化鞍山人的共同理想和价值理念。鞍山人的共同理想即建设“五个鞍山”、最终实现宜业、宜居的生活幸福。价值理念为“爱国、创新、务实、敬业”的鞍山精神,加强人们对鞍山精神的理解和践行,使鞍山精神成为当代鞍山人的精神内核。三是要树立文化象征物即文化地标。这种文化象征物必须是大家一致认同的并且能够代表鞍山文化,在文化象征物身上聚集了鞍山人的故乡情、归属感和自豪感。推介鞍山历史,普及并深化鞍山人对鞍山文化的认知。一个有历史的城市才有厚度,文化底蕴是一个城市的内涵所在。人们对一座城市感情的产生基于生长和生活,而感情的升华却基于城市的魅力和文化底蕴。增加群众文化活动的频率和广度,突出文化活动中的文化意义,而不是单纯的、零散的、自发的群众活动。四是强化文化影响力。我市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文化影响力比较小,没有突出的特色文化也没有把文化品牌打出去。文化影响力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非意识形态文化知识的影响。比如千山文化,鞍山人耳熟能详,在对外宣传上要充分发挥鞍山人对本地文化的宣传能力,在旅游区成立宣讲社团,对游客进行千山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推广。文化产品的渗透影响。文化产品的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各种精神文化需求,其可以对人的精神状态产生影响,比如鞍山特色饮食牛庄馅饼、鞍山烧烤等都可以作为专利产品推广出去,建立连锁专卖店,在全国各个城市打出鞍山饮食招牌,增强有代表性的文化产品的广泛渗透,提高鞍山的文化影响力。文化观念的传播。充分发挥鞍山知识分子的作用,设立基金和荣誉奖激发鞍山人的学术创作热情,鼓励发表学术论作和文学作品,尤其鼓励生产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名著、名篇,用思想和文字传播本地文化观念。提高文化竞争力。提高文化竞争力的核心就是坚持文化创新,使文化内容被全社会理解、接受,从而发挥文化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的功能。
文化软实力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起到促进社会成员全面发展的目的,同时还能随着文化软实力的对外传播,提升城市影响力。要充分认识到文化软实力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只有从具体实际出发,通过构建完善的文化软实力理论体系,从而为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在宣传和认知上形成鞍山人的文化自觉,对外提升鞍山的文化影响力,实现从根本上促进鞍山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