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站内搜索:
期刊资料搜索
会员论坛
国有企业五位一体“和”文化管理

 

 

 

国有企业五位一体“和”文化管

鞍钢集团办公厅  于忠灏  李勇

 

“和”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从建设文化强企、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深入探索将中华传统“和”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融合的方法和途径,协调与统筹“生产、设备、安全、员工、环境”5个管理要素,实施五位一体“和”文化管理,必将有效推动新常态下现代企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高效发展,实现转型升级。

一、国有企业五位一体“和”文化管理实施背景

(一)提高企业适应新常态能力的需要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是我们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作为国有企业,必须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调整变革经营战略、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一定位对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鉴于此,必须对企业管理和员工的思想、行为进行深度变革,建立一套与全新的生产工艺、技术、安全、设备、人力资源等要素相适应的管理方式,推动企业全面转型、管理升级、快速高效发展,适应中经济发展新常态。

(二)传承与拓宽中华“和”文化的需要

“和”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天人合一”为核心的“和”文化,被儒释道三大体系视为最高智慧。主要是讲包容,讲诚信,讲和谐,讲大局,讲统一一个字,贯穿宇宙万物,已经成为每个中国人的骨中之骨,血中之血。尤其在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传承和拓宽“和”文化内涵,是中央企业的应尽之责,应有之义。因此,推动“和”文化在实践层面应用,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和”文化引领、辐射作用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文化创造活力的重要命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三)构建和谐企业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作为和谐理念基石的“和”文化,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各类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在创建和谐企业进程中面临着外部和内部两大挑战。从外部看,企业在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占用和破坏,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废气、噪音等对周边环境及居民造成的影响,引发企业与社会间摩擦、争议不断,迫切需要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政治高度加强和谐社企建设。从内部看,部分企业在转型、改制、重组、利益分配等过程中,处理不当,引发劳资关系紧张,纠纷、矛盾不断,对企业的和谐稳定带来冲击,迫切需要探索实践一套科学、严谨、规范的管理模式,推动社企和谐共同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国有企业五位一体“和”文化管理内涵及主要做法

国有企业五位一体“和”文化管理有别于常规意义的文化管理,以价值观管理理论为基础,在继承、拓宽与扬弃中华传统“和”文化的基础上,把“和”文化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中,将“和”文化的思想植入生产运营管理的关键要素与环节,对企业进行全面、均衡、统筹管理的一种新型模式。它突破了常规文化管理在“精神、行为、制度、物质”四个层面的管理框架,充分借鉴传统“和”文化支撑要素,结合现代企业管理实际,通过对“生产、设备、安全、员工、环境”5个支撑要素进行统筹管理,从全新的角度将“和”文化与企业管理有机融合,实现企业文化管理的规范、严谨、高效、科学运行。

无标题.jpg 

五位一体“和”文化管理中,“和”文化管理是总纲,“生产和谐、设备和谐、安全和谐、员工和谐、环境和谐5个单元组成了既各自独立运行又和谐统一的支撑体系,它们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了科学完善的“和”文化管理模式。具体运行步骤如下:

(一)五位一体“和”文化管理创建思路和目标

要本着促进国有企业做强做优,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原则,坚持以文化管理为推手,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企业风尚为一体,充分发挥“和”文化的凝聚作用、带动作用、激励作用、辐射作用,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引导员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运行五位一体“和”文化管理流程

1、运行生产和谐支撑体系

以推行企业准时化生产为重点,建立创新理念、查摆浪费、升华品牌,互为支撑的生产运营模式,强化各环节的协调统一,实现生产各要素的最佳配置,做到工序环节连续不间断,高效顺行。

1)理念引导。要以构建全新管理理念为突破口,以有效利用各种资源、降低成本为原则,以杜绝超量生产,消除无效劳动和损失浪费,达到用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量产出为目标,针对生产经营和生存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提炼 “追求完美、追求卓越”、“消除一切浪费、实现零浪费”、“工序优化就是产量,时间空间优化就是效益”的管理理念,实现用核心的理念指导生产准时化实施

2)创新机制。消灭生产中的各种耽误和浪费是实现准时化生产的基本手段。为此,要建立查摆浪费的长效机制,通过全员查摆、全员分析、全员整改,消灭生产各环节的浪费源、浪费点,要采取实行生产计划管理、对计划执行情况实施监控、确定生产各工序环节完成时间等措施,促进了生产工序管理更加精细,实现了生产效益最大化。

3)创建品牌。按照品牌立项——品牌培育——品牌推进的程序,对生产准时化进行立项推广,要突出生产准时化品牌创建的先进性、操作性、层次性和全员性,优化培育方式,制定量化的综合性和专业性评价标准,按照标准评价和奖励。

2、运行设备和谐支撑体系

要把设备的零故障管理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实现设备管理的精细化

1)行为支持。明确工作标准,确立点检定修、自主维修、计划维修、预知维修的四项标准;制定不同设备、岗位、作业现场、操作室、休息室等管理考核细则。加强技术培训,大力开展技术攻关和改造,加强设备岗位人员的操作、维护和检修的技能培训,常年对员工进行脱产和业余轮训。

2)载体支持。提高设备效能必须要从根本上对设备进行缺陷整治,实现设备零缺陷。要以缺陷整治为载体进行设备系统检查,排查缺陷,细化分类,采取计划修、整体整备修和局部修的方式,明确整治目标、责任人和时间进度要求,做到整治一台,严格验收一台,推动设备状况有所提高。

3)技术支持。全面开展“设备健康运行”管理,建立完善“事前预防、过程监控、动态养护维修”等工作体系,按照设备健康——亚健康——故障的技术状态,测算设备部件的生命周期,录入专业管理软件,建立设备健康档案,时时对即将到达生命周期的设备部件进行监测预警,超前进行预知维修、维护和预知更换,保证设备各部件始终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3、运行安全和谐支撑体系

安全稳定是企业平稳转型的基础保障。为此,要从实现安全发展的高度规范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3个管理环节,提高全员的安全文化素质,促进本质安全型企业

1)构建安全观念文化。要牢固树立“人的生命大于天、安全责任重于山”、“事故可防可控”,以及“生命至高无上”、“任何事故都是管理者的责任”、“对事故零容忍”、“带着感情抓安全”等安全理念,在员工中开展大规模多层次全员性的安全教育,通过目视化宣传、灌输式宣传,推动安全文化理念“内化于心”

2)构建安全行为文化。要以学习型企业创建为载体,提高员工安全综合素养,把传播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技能,推进安全管理创新作为创建学习型企业的重要内容,促进“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干部、学习型党员、学习型员工”队伍建设,提高员安全综合素养。

3)构建安全管理文化。开展安全标准化企业和安全标准化车间、班组、岗位创建工作,从安全生产内外环境的专项治理向人、机、物、环全面综合治理转变,从抓好班组、岗位的安全工作入手,夯实安全基础工作,提升创建标准,增强创建实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保证企业中的每人、每事、每时、每处、每物都达到安全、有序、规范。

4、运行员工和谐支撑体系

要针对新形势下员工思想、心理和行为存在的新问题,综合运用管理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和行为科学基本原理,以员工为中心,构建并实施“466”人本管理

1)运行4个环节,掌控员工心理需求。就是通过运行“汇集反应、掌控预警、调节平衡、评估反馈”4个闭环流程,实现员工各类需求和心理问题从产生、发现到解决全过程的全面掌控和管理。将4个环节的运行效果作为硬性指标进行分解、细化、落实,制定“员工个体需求和思想问题是否及时准确发现、有效控制解决及幸福感指数”等10余项评估标准,进行评估反馈。

2)采取6种形式,强化人文关怀。建立并运行 “关怀员工安全需求、关怀员工素养提升需求、关怀员工追求成长进步需求、关怀员工精神文化需求、关怀员工自我价值实现需求、关怀生活困难员工需求”6种人文关怀形式,促进员工需求得到关怀和满足,潜能激发,增强企业凝聚力。

3)采用6种方法,加强心理疏导。运用唯物辩证法深入探索员工心理规律,推进“主流意识引导法、心理问题自我调节法、逆反心理改善法、悲观情绪激励法、角色互换思考法、兴趣爱好转移法”6种心理疏导方法,引导员工形成健康心理实现企业与员工和睦相处,共享发展

5、运行环境和谐支撑体系

要对生产、生活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竭力塑造生产环境优良、生活环境优美的企业。

1)实施环保宣教工程,提高员工的环境意识。重视环保宣传和教育学习工作,通过简报、宣传横幅标语、论文征集、合理化建议征集、环保知识答题比赛、环保知识讲座等多种方式,宣传环保对于企业和社会的重要性,还将环保知识与技术的培训工作纳入年度职工教育计划当中。

2实施环境安全风险防控工企业安全环保监察部牵头,开展环境风险识别,加强风险预控管理,按照区域划定责任范围,深入开展环境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安排专人负责统计整理环境风险点,制定环境风险管理网络,明确管理责任,落实责任人。

3)实施环保设施完善工程,加大环保投入树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生态企业理念,全力做好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清水蓝天工程,不断加大环保及环保应急设施投入,加大对环保设施的改造力度,为环保设施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建立完善五位一体“和”文化管理保障机制

系统完善的保障机制,是“和”文化管理顺利实施、运行高效的基础和保证。

1、建立组织机构

结合“和”文化管理的运作流程和关键要素,克服过去企业文化建设是某个系统、某个部门的单一、片面的思想,变过去单一管理为多元管理,按照党政工团、各职能部门和各级管理干部的工作职责,企业建立了分级“和”文化管理推进机构,实现了管理目标明确,责任分工明确,管理权限明确,问责标准明确,形成了涵盖全体管理者的责任网络。

2、优化考核激励形式

 要采取月检查考核、季度评价排序的方式,将“和”文化管理的责任明确、制度完善、执行严密、轨迹清晰等情况,与产量、成本、安全、设备、环境等绩效指标联锁考核,考核结果与领导奖惩任用挂钩,与全员薪酬挂钩。

3、改进管理流程

要采取定期梳理分析、专题研讨、典型案例剖析、成果评价发布、成功做法推广等方式及时进行改进完善,并总结归纳为制度和长效机制,使“和”文化管理不断与时俱进,更加管用见效。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鞍山市企业文化研究会 鞍山社科院企业文化研究所 主管单位: 中共鞍山市委宣传部。
您是第位访客地址:鞍山

辽ICP备13010365号-1 技术支持:鞍山创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