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站内搜索:
期刊资料搜索
会员论坛
论中华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回归

鞍山市企业文化研究会2017

企业文化创新论坛交流论文

 

论中华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回归

 

陈大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指引了方向。在提出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习近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又接连提出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笔者试图从中华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回归相结合,来阐述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回归的关系,借以在唤起全社会重视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加重视建设生态文明、呼唤生态文明的回归。

一、 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质与内涵

在我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而且人们耳熟能详。那么中华传统中的文化是什么意思呢?“文”的本义,系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其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所谓“万物化生”,其引申义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文与化并联使用,则最早见于《周易·贲卦》之“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最先将“文化”合为一词而用的是西汉的刘向,他在《说苑·指武》中写道:“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晋束皙《补亡诗·由仪》称:“文化内辑,武功外悠。”南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中云:“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中国古代的这些“文化”概念,基本上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它本身包含着一种正面的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的一面,既有政治内容,又有伦理意义。近代以来,人们对文化概念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说,“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之共业也。”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说:“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文化之本义,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庞朴主张从物质、制度和心理三个层面去把握文化概念的内涵,其中“文化的物质层面,是最表层的;而审美趣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属于最深层;介乎二者之间的,是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20世纪40年代初,毛泽东在论及新民主主义文化时提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式上的反映。”

《现代汉语词典》则把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而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历史发展中无时不起到主导作用。中华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也在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文化的范畴也越来越广泛。从人文角度所述,审美趣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等,都是人文方面的范畴,而从大的范畴来讲,文化指的又是大自然、天地万物运行的原理。文化即是指人们在基于对大自然运行原理的认知上而形成的思想和行动。

二、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文化即是指人们在基于对大自然运行原理的认知上而形成的思想和行动。那么,笔者以为,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民族对世界运行的原理有什么样的认知,就会有什么样的思维,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所以文化源于对大自然原理的认知,形成人们的思维和情感。指导人们的行为和生活。这就是中华传统意义上的文化。

我们再来说说企业,其实,企业就是将自然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创造出人们生活需要的事物,也就是财富。那么中华传统文化应该是什么呢?毋庸置疑,企业就是在了解和认知大自然运行原理的基础上,合理运用自然资源,创造出人们美好生活所需要的财富。企业在追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必将起到不可或缺的保障作用、基础作用。在企业生产管理的实践中,或古为今用,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或升华理念,结合世界先进经验、现代科学技术,为营造人与自然、人与科学、人与社会“共生、共荣、共立、共达”的和美境界,出谋划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是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是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参与者。中国将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作为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碳资产管理工作委员会唯一指定主体单位,国内领先的碳资产管理专业机构——龙御环保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个在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从而在呼唤生态文明回归的征途上不断做出努力的一个企业。龙御公司员工深深懂得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肩负着建设生态文明、回归生态文明的重大使命。在公司成立的同时,便提出了“为人为己为天下”的企业文化理念。全体员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自觉把自己的神圣职责与之结合起来。为了更好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龙御环保有限公司业务范围辐射全国各省市。公司拥有一批来自国内、国际的碳资产领域知名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在走社会主义特色道路的新形势下,不断掌握新兴的碳资产管理、碳资产管理收益模型设计、盘查审计业务、碳咨询等方面的先进技术经验。全体员工积极投身到国家环境保护的事业中。行使委员会碳资产管理、控排企业服务、碳资产能力建设、碳文化宣传等工作职能。为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体现更加完善的力量,进而更好地开展工作,龙御公司聘请了多名国内、外业内权威的技术专家,如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管理学硕士、工学学士佟庆;北美电力能源市场分析师,碳核算及碳战略管理高级顾问,环境经济损益研究专家赵奇峰;新西兰政府水文科学家陆小峰等。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加认识到加強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开展业务的同时,把宣传、弘扬企业文化无时不渗透到各项工作中,提出并逐渐实施开展“金融文化”、“文化金融”的崭新理念。把文化建设与金融业务相融合,与国家、企业、个人利益三者有机地结合,正在产生效应。为把龙御环保有限公司担负的历史责任和任务广为宣传,使全社会都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了解碳资产,公司和碳资产管理专家先后到长沙、辽阳、鞍钢、营口等地进行碳能力建设、培训、宣讲环保工作的现实与长远意义,使环保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为不断拓展企业文化建设的舞台,使全体员工树立传统文化理念,把发展企业文化建设落在实处。公司与鞍山市农行、建行,鞍山市诗人协会联合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在鞍山市农行立山支行多次开展书画展览、赈灾义卖、赞美家乡、礼赞企业的诗朗诵等活动。在鞍山市诗人协会《诗友》杂志开辟企业文化建设、环保建设专栏。为适应新形势,今年年初,进一步完善了龙御文化公司,配备人员,加强文化建设的宣传与力度,带领员工建立了“龙御文化碳资产”微信平台,建立本公司文化建设展示墙,宣传公司理念和展示员工文化创作成果;多次印制企业理念宣传册,带领员工积极参加各种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等正能量的各种活动,以及社会上的各种公益活动。先后主办、参与和支持各种活动如“国学齐家大讲堂”,“鞍山国际书法国画展览”;组织龙御书画家参加“中国第四届环保书画大赛”,有25名书画家入选。冠名“鞍山市首届国际象棋争霸赛”等等活动,使龙御环保有限公司的名字在鞍山越来越响亮,成为鞍山地区一个文化建设的亮丽名片。

三、建设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回归是长远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纵观世界近代工业革命的发展,我们应该强烈地意识到,建设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回归是长远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建设生态文明,源于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是对“掠夺式”非均衡发展的反思,更是对科学发展的深化和提升。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经历了漫长的原始文明、农耕文明,短暂的工业文明、现代文明,经历了对自然生态恐惧、敬畏,破坏、掠夺,保护、修复的种种实践,深刻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也关系科学发展,关乎世界未来。 

我们知道,现代工业文明的文化起点是人类中心主义,它将人类视为自然万物的中心和主宰,将自然界视为满足人类无限欲望的对象。文革时代,提出了“人定胜天”的口号,是完全违背了自然规律的荒谬口号,也充分显示了人类的自大和狂妄。近现代以来,工业化急剧推进的后果目前已经日益显现,资源短缺,环境破坏,地球生态退化,人类自身开始遭到自然的报复。目前,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所带来的巨大隐患。在这样的危机之中,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奋起疾呼: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人类的贪欲是地球的资源也变得越来越贫乏。如果这样无休无止地进行下去,人类再不改变自己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放纵行为,人类就会面临巨大的自毁自亡的灾难。这并非危言耸听。所以,从治本的意义上说,还是应该从哲学文化层面上提升人类的共识,改变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定式。

那么,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来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三大主要流派儒、道、释的思想内核中都有合乎生态文明理念的地方。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态自然观,强调人对于“天”也就是大自然,要有敬畏之心。道家主张无为,不是说无所事事,而是要求节制欲念,不做超越自然法则的违规之事。释家则把人看作世间万物中平等的一员,把不杀生当作修身的重要信条。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人本主义精神,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突出了对生态文明的重视。儒家重“人学”,从人伦社会关系契入天人关系,并将天道人伦化,以人伦解释天意,建立了一套以仁义思想为核心,强调人与自然一体性的理论体系。中国文化熏陶下的文人雅士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也强调生态环境为人服务,优美的环境因人而彰。第三,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其实践对今天仍有历史教益。历朝历代皇朝对于环境资源都是十分重视的。我们都知道,前些年,北京降大暴雨,一些街道被淹,而故宫却没有淹,排水沟渠合理布局,很有章法,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当时管理者和故宫的设计者出于物产之考虑,也是基于“天人合一”的敬畏之心,具有强烈的平衡生态,保护环境的潜意识。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如果一个国家,要想真正地弘扬本民族的文化,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就要土壤好,土壤好就需要水好,水好就要山好,山好就要林好。这样我们的气候水土才能保证我们的自然资源源源不断。而作为企业,则一方面对于自己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控制;另一方面进行低碳节量,提高环保意识,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作为一个企业,我们应将注重生态文明减少碳排放,走入一个绿色低碳时期。而我们的企业文化也要进入了解自然原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从而创造财富的新时代。

因此,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的养分,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回归生态文明。在当今社会,各阶层、各领域应该认识一致,团结一心,逐渐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思想,只看眼前利益的狭隘心胸,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从内心深处焕发热爱大自然的激情,一心一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文明的回归。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强烈地意识到,建设与回归生态文明,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长远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愿我们崇尚文化、认知自然、低碳环保、注重生态,不断书写新的历史篇章。

(作者单位:北京龙御(鞍山)环保有限公司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鞍山市企业文化研究会 鞍山社科院企业文化研究所 主管单位: 中共鞍山市委宣传部。
您是第位访客地址:鞍山

辽ICP备13010365号-1 技术支持:鞍山创易网络